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闽南日报

健康守护“最后一公里”

日期:10-03
字号:
版面:第02版:健康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2009年,国家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五年间,漳州市累计投入2.33亿元完成1656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办村卫生所和医保定点村村通。服务项目从最初的9类拓展至12类16项,人均补助标准从15元提升至99元。2024年,全市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6.06%,孕产妇产后访视率97.2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81.87%,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93.28%和93.87%,重点人群满意率94.11%。一张覆盖城乡的“阵地稳固、管理精细、服务优质”健康防护网已然成型。

公办村所全覆盖

筑牢基层服务阵地

走进芗城区天宝镇山美村卫生所,只见宽敞明亮的诊疗室、药品充足的药房、配备齐全的治疗室,走进芗城区天宝镇山美村卫生所,迎面而来一股药品的特有香味,不时有村民前来问诊拿药。

“村卫生所处于村中心,村民们过来就诊很方便。”山美村村医沈清华表示。

2017年前,漳州连一家公办村卫生所都没有,近4000家私人诊所无法医保报销,村民看感冒都得进城。为改变这种状况,2017年2月,漳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对公办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作全面部署,通过“上级补助+地方配套+社会参与”多元筹资机制,并累计投入资金2.33亿元。如今全市已建成1656个村卫生室,100%实现标准化配置,并统一配备公卫管理系统。村医通过信息平台上传数据,单次慢病随访时间缩短5至8分钟。目前全市133家基层医疗机构还配备全科医生工作站,健康档案在线更新率大大提升。

而“七统一”管理模式让村医吃下定心丸:乡镇卫生院对村所实行人员、业务、药械等统一管理,乡村医生享有基本工资、养老保障和绩效补助等。2020年该模式获评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从业23年,以前担心老了没保障,现在养老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漳浦县长桥镇一名村医说。

深化网格管理

实现服务精准到人

芗城区通北街道的一张家庭病床上,一场持续六年的站立攻坚战正在上演。患者老张因不明原因下肢无力逐渐瘫痪,家人辗转福州、漳州多地求医后陷入护理困境。2023年通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其签订家庭病床协议,组建专项团队:每周三次上门针灸康复,风雨无阻。半年后,当患者在支具辅助下重新站立时,家属用手机拍下了他六年来第一个笑容。

这样的精准服务依托全市21770个家庭医生网格和1658支团队,在每个网格配备“1名家庭医生+1名社区护士+1名健康网格员”,形成动态健康监测网络。每个家庭医生团队对辖区内常住人口,特别是0至6岁儿童、孕产妇、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完成全面摸排,建立动态健康管理台账,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正是有这样的健康监测网络,2024年全市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3.28%,糖尿病患者管理率93.87%,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95.18%。

网格化服务更打通了转诊的生命通道。漳浦长桥镇的黄奶奶2023年底摔倒致右肩活动受限时,家庭医生立即识别肩袖撕裂风险,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市医院手术。术后,家庭医生还为其提供系统康复理疗,形成完整服务闭环。

据了解,全市家庭医生团队充分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和“引路人”作用,对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及时上转至上级医院;对下转康复期患者主动衔接,落实后续健康管理与随访服务,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医格局和闭环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连续性和协同性。

夯实基础服务环节

促进质量效能双提升

云霄县和平乡莆顶村的夜色中,家庭医生黄德光再一次走进村民李乌山的家中。2024年1月,带着鼻饲管回家的李乌山被多家医院判定“预后不良”。黄德光连夜制定方案:每日监测血氧血压,艾灸百会、足三里等穴位;设计鲫鱼汤、山药粥等药膳;每月心理疏导家属。一年后,在黄德光的精心照料下,奇迹发生——患者拔除鼻饲管自主进食,能扶墙行走。

这种精细化服务的背后是严密的“150分制”双轨考评体系。据了解,市级专家每季度随机抽查10%健康档案,对虚假档案“一票否决”;资金分配与绩效紧密挂钩,落后县区补助扣减率达15%,优秀地区奖励资金投入能力建设。“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基本公卫与个性化健康管理相融合,家庭医生团队利用早晚、周末等时段入户随访,开展健康体检与咨询,并通过微信群等线上方式提供持续服务。”漳州市卫健委基卫科科长林惠芳介绍。

在慢病管理领域,漳州探索推行“三师共管”模式:专科医师制定治疗方案,中医师介入调理,健康管理师跟踪随访。截至2024年6月,10家试点机构累计转诊3.2万例,起草高血压等6个专病中西医结合指南。全市35家基层机构正建设“慢病一体化门诊”,将血压血糖监测融入就诊全流程。

质效提升还体现在服务触角延伸。在长泰区岩溪镇,“健康小屋”自助检测设备年均服务1.2万人次;漳浦县流动宣传车深入山区播放闽南语政策解读;家庭医生利用早晚时段入户,微信健康群24小时答疑。“早发现一例先心病,就是挽救一个家庭。”长泰马洋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万群说。

十五年间,漳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从“疾病防控”到“全周期健康管理”的转型。随着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心理健康等新服务领域的拓展,这张用十五年织就的健康防护网,将继续守护漳州大地的万家灯火。■漳州融媒记者 杨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