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台商投资区,福建福贞金属包装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里,铝片经过精准轧制、冲压成型,变成可容纳食品的金属容器,发往全国乃至全球。
公司总经理李明出生于台湾,祖籍在龙海海澄。1993年,她随父亲首次回到家乡;2013年,从零开始,在漳州发展两片罐事业。一路上,她见证了漳州从土路颠簸到动车飞驰的巨变,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漳州人四海情”的深厚内涵。
从台湾到海外 积淀专业底气
李明的父亲是最早一批来大陆创业的台商,1993年便在漳州创办了独资公司,后任市台协第三届会长。家族与大陆的渊源,早早在她心中埋下了“回家”的种子。1993年,父亲带着年幼的李明从福州开车回祖籍地龙海海澄,彼时道路崎岖难行,满是坑洼的土路开了整整一天。“一路颠簸,但看到家乡的那一刻,心里特别亲切。”这段记忆,成为她对漳州最初也最深刻的印象。
年少时,李明展现出对数字与商业的敏锐感知,这份天赋指引着她的求学之路。在台湾完成小初高的基础教育后,成绩优异的她远赴美国读书,最终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求学期间,她深知专业能力是立足职场的根基,更明白未来若要助力家族企业在大陆深耕,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与过硬的专业素养,于是参加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
这一资格认证以难度高、覆盖面广著称,不仅要求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更考验跨文化商业环境下的逻辑分析与判断能力。凭借着不服输的韧劲与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李明通过考试,为日后涉足企业管理与财务运营打下基础。硕士毕业后,她在美国工作两年,进一步积累国际化企业运营经验,为回大陆接手家族事业做好准备。
从零创建事业 书写产业传奇
2013年,是李明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她结束美国的工作回到大陆,正式加入父母创办的福贞集团,接手两片罐事业部。彼时,集团在两片罐领域的布局几乎为零,而父亲早年在漳州打下的产业基础,让她坚定了在家乡拓展事业的决心。如何从零开始搭建生产基地、开拓市场,成为摆在她面前的首要难题。
“当时没有成熟的模板可以参考,只能一边调研市场,一边规划产能。”李明带领团队从选址开始,走遍福建、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结合客户分布、物流成本、政策环境等因素,逐一敲定生产基地的建设方案。
在漳州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她几乎每天泡在工地,从设备选型、生产线调试到员工培训,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面对技术难题,她牵头与行业专家合作,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遇到市场开拓瓶颈,她亲自拜访客户,了解需求痛点,定制个性化的包装解决方案。
在她的推动下,福贞集团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2014年,她整合金属包装生产能力,推动集团实现“两片罐、三片罐、灌装饮料”一条龙服务,完成产业链水平扩展;2022年,她主导并购台湾鼎新集团,进一步整合区域市场产能,让漳台两地的金属包装产业实现优势互补。
如今,福贞集团已拥有福建漳州、山东、河南、陕西、台湾新竹等八大生产基地,在大陆设立12家下属子公司,投资总额达20亿元,生产的两片罐、三片罐不仅供应给广州王老吉、青岛啤酒、厦门银鹭等国内知名企业,还出口至美国、加拿大、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凭借卓越的业绩,福贞集团先后荣获“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中国包装百强企业”等称号,而李明本人也成长为金属包装领域的领军人物,担任中国包装协会金属分会理事,为行业制定“双碳”目标下的新规范持续发力。
联结漳台产业 深耕家乡公益
“现在从福州到海澄,动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开车也只要三个小时,和1993年那次颠簸的旅程完全不一样了。”看着漳州日新月异的变化,李明感慨万千。自2013年回到大陆后,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漳州,这片曾让她一路颠簸抵达的祖籍地,早已成为她心中无可替代的“第二故乡”。作为台二代企业家,她不仅延续家族事业,更以自身行动推动漳台产业融合,践行社会责任。
在产业合作方面,李明深知漳台两地在金属包装领域各有优势——漳州拥有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与广阔的内需市场,台湾在技术研发与精细化管理上经验丰富。为此,她自2022年起担任台湾金属工会理事,主动搭建漳台企业交流平台,推动两地在铝产品贸易、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合作。“我们不仅要把台湾的先进技术引进来,也要把漳州的优质产品推出去,让漳台产业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在她的推动下,漳台两地企业频繁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不少台湾企业选择落户漳州,共同拓展金属包装市场。
她推动企业践行ESG理念,将“循环经济”列为发展重点,投入资金研发铝制品保级回收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2项,以实际行动推动金属包装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此外,她还担任陕西省海促会商贸和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西安市台商投资协会副会长、漳州市台协副会长等社会职务,积极为台商在大陆发展建言献策,帮助更多台湾同胞融入大陆市场。
李明说,未来将继续深耕金属包装领域,用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赋能行业发展,同时希望成为连接漳台、连接产业与家乡的纽带,持续推动漳台产业融合与文化交流。
⊙漳州融媒记者 李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