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闽南日报

政协委员及企业家代表建言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07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市政协常委、漳州恒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邵跃明 实施品牌战略 拓展海外市场 漳州作为外向型城市,多数企业仍以代加工、贴牌为主,抗风险能力薄弱,推动“漳州制造”向“漳州品牌”转型刻不容缓。建议从四方面入手:一是纳入发展规划,将品牌发展战略提升到市级战略高度,列入我市“十五五”规划,制定详细路线图,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合力。二是强化文化赋能,深度挖掘闽南文化与产品的结合点,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与推广,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内涵。三是加大政策扶持,梳理有潜力的企业,出台针对性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金融支持,降低企业品牌建设成本。四是构建标准体系,以“标准+认证”引领,鼓励企业参与各级标准制定,在优势产业领域创立漳州自主标准认证体系,增强品牌公信力与竞争力。

●市政协委员、漳州科华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赖永春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民营企业已成为科技发展的“生力军”,贡献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短板。建议从四方面入手:一是深化科技与产业融合,用好数字化转型试点政策,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化改造,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的扶持。二是构建创新梯队体系,实施“培优扶强”行动,围绕“9+5”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谋划未来产业布局。三是引导民企参与规划,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漳州科技创新发展规划,邀请漳籍及本土企业家在平台建设、产业服务等方面建言献策。四是完善人才培育政策,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实施“技能实用人才培育计划”,鼓励成立创投基金支持科研团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市政协委员、常山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 蔡猛添 提升园区物流配套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当前,我市工业园区物流配套仍存在短板:仓储设施不足,交通衔接不畅,智能化水平低,议价能力弱,物流资源分散,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化仓储设施,如冷链仓、恒温仓,在南部片区规划建设智慧物流“二级仓”,引入大型物流企业,提供“统仓共配”服务。二是建设信息平台,组建第三方物流公司,搭建智慧物流平台,实现供需匹配和在线处理,引导企业应用智能技术,协调成立物流协会,提升企业议价能力。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出台专项政策,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简化审批流程,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市政协常委、佳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松华 做强专精特新企业 提升民企科研水平 截至今年6月,漳州拥有27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2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为推动发展,建议从四方面入手:一是深化战略认知,认识到专精特新企业在当前全球产业格局中的关键作用。二是构建最优生态,鼓励企业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政府、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应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热情。三是加大出口扶持,为企业提供专项出口信贷、优化通关和物流服务,提高参展补贴比例,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四是落实政策红利,通过财政资金补贴、银行专项贷款和利率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主席、龙翔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杨龙辉 打好营商环境“组合拳”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漳州民营经济虽呈平稳向好态势,但与省内发达地市相比,仍存在发展不均衡,平等准入有短板等问题。为此,建议打好“123”同步走战略“组合拳”:“1”是打造“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完善政策配套,排查清理市场准入壁垒,支持民营企业拓展市场。“2”是推动民企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加快数智化升级,用好平台载体,加强激励引导,培育“双高”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是健全政企互动、融资支持、要素保障三重保障机制,深化“企业接待日”活动,优化涉企行政检查,用足纾困基金,建立融资白名单,落实土地使用权续期政策,畅通人才职称评价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