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闽南日报

老吾老(一)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06版:教育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厦大附中 高三十班 黄劭煊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台播放器,天线奇长,体积奇大,声音也奇大。除去开关机和暂停键,左右共十个按钮,代表十个剧目。阿碰总是乐呵呵地捧着儿子给他买的新科技,摩挲着它威武的红色塑料外壳,每天早上天未亮,当邻居们听到厂房宿舍二栋内传来的巨大唱戏声时,他们就该知道——阿碰起床了。

在厂房宿舍内,阿碰年岁最大。耄耋老翁,脊柱仍然很直,没胡须,喜欢把头发染黑,梳成三七分大背头。我想是年岁的缘故,邻居们大多对他保持相当的敬畏。他高龄,因此养了些许怪脾气,人们也不好与之争辩,何况也争不过。他高寿,见识广,经历颇传奇,人们平时也佩服。面对此等老人,敬而远之实属明智之举。因而在早晨广播一事上,没人敢说。不过我是例外,我享有特权。有机智者便暗示我对其加以劝导,我只要在他按下播放键的同时,假装痛苦地捂住耳朵,世界就会归于清静。

与此台播放器搭配的还有一辆“战车”。这其实是阿碰从熟人手中收购的电动三轮车,后座披着军绿色的布篷,营造出一个狭小安全的空间,邻居谓之“牛车”。后座有个“特权阶层”,即使有布罩着也不能满足阿碰遮阳挡雨的需求。于是他着手开始改造。应该是一个明艳的午后,阳光把屋子劈成一明一暗两个部分。我看见阿碰提着铁剪和铁钳就走出去了,他手里的家伙闪闪发光。回来时太阳偏西,门口的紫色地板仍冒着热气,他汗淋淋的臂膀在劳动后显得十分结实。他得意地将车牵出来,后座的布篷上又加了两层——一层墙纸,一层塑料薄膜,此外还有个透明门帘,用橡皮筋控制开关。前座有块挡风的塑料,没有雨刮器。虽然我年纪尚小,我也知道这是“违章建筑”。他哪里在意这些?在此车上路时,阿碰还要将放在车篮的广播开到最大。车晃晃悠悠地在马路上走,后座的车篷高高耸起,远看确实像古代的牛车。还有那不紧不慢,咿咿呀呀的唱戏声,走到哪响到哪。“阳雀飞过~高山顶,留下一~串响铃声。”这是独属于阿碰的幻想机器,它向整条街的人们郑重宣布了一个老人的精神生活。

路上状况多发,能驾驭此车的阿碰实在不简单。走到桥上又遇到大风,整个车篷都被风灌满,车简直连一尺都不能移动。若遇交通拥堵和破烂不堪的道路,他脖子上的筋立马通红,口里便飞出一句,炮仗似的响在地上,奇烈无比。若雨又急又猛,噼里啪啦地整块挡风塑料都糊满了雨珠,而水又淹上了七分裤腿,他便咬咬牙直加油门横渡过去,免不了浑身湿透。回家路上插着一块斜坡。由于车篷加了不少重量,车的马力已不足以爬坡,我行到此处便要下车,他便要推车。他拱着背上的肌肉,一步一步地把沉重的牛车顶到最高点,从记忆中回看这个背影,仿佛能和水牛的脊背重叠在一起。牛车和唱戏每一日都不能缺席,对阿碰来说,这是与吃饭喝水并列的日常。

阿碰为何得此名?原来是老祖口音太重,登记人员误登。他的“碰”原来应为“鹏”,意在高远。但巧妙的是,“碰”字恰如其分地成为他人生的注脚,像铁锤一般,遇到什么事都先亲自敲打一通再说。阿碰替自己劳动了一辈子,最信得过的也只有他自己,自己的手眼脑鼻耳永远是好用的。他第一个起来反抗时间的管教,时间告诉他别再整天闲不下来跑去折腾了,去干八十岁的人该干的事,去学别的老头在公园门口泡茶吧。他偏不,照常五点钟起床煮饭,提着洗完的一大桶衣服登上四楼的阳台,并把那辆沉重的牛车推上山坡,大声向比他年轻的邻居说:“你们不如我。”这是时间的惯性,他不仅继承了年轻时的一切精神,还准备把年轻时的力气和手段继续挪到八十岁用。我刚出生时,他就很老了。对于他年轻时的魄力,我只能从他自豪的叙述中得知——他是一个百发百中的炮手,一个技压群雄的电工,是个不信神佛不沾烟酒的“三无”人士,在他的交际世界里,他几乎无敌于天下。我继续长大,他继续变老,那时我还幻想着他会像不朽的钢锤一样,在时间的荒原里继续搏斗下去。

(指导老师:高良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