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装刚脱下,又想着穿上,是因为热血还想再燃。”刚退伍不久的黄豪彬,再次站在了征兵报名点前。连日来,漳州多地涌现8名“二次入伍”的有志青年,他们曾因学业、尽孝等暂别军营,却始终牵挂着那片绿色方阵。如今,他们带着更坚定的信念重返战位,用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漳浦县赤湖镇的陈元坤,与火箭军部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两年前,他在火箭军服役时便立志长期扎根军营,却因未完成的学业不得不暂时告别。大学毕业后,他第一时间报名“二次入伍”,坚持选择同一兵种,他说:“熟悉的战位能让我更快投入,想把所学用到强军事业中。”同县佛昙镇的陈福有,也对军营魂牵梦绕。2022年从陆军某旅退伍返校后,部队的训练号角、战友的并肩身影常入梦中。看到征兵宣传的那一刻,他立刻报名,激动地表示:“终于能再穿迷彩服,回到最想待的地方。”
在漳浦石榴镇,吴国鸿和陈柳艺的“二次入伍”,皆源于对军营的深深眷恋。吴国鸿曾在陆军服役两年,退伍后总觉得“离开是遗憾”,看到“热血青年,志在军营”的标语,便毫不犹豫申请重返军营;陈柳艺曾是武警广东机动总队的一员,2021年退役完成学业后,训练场上与战友拼搏的场景始终萦绕心头,“那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这份执念让他再次穿上军装。
龙海区的4名青年,也各自带着对军营的赤诚回归。东园镇的甘嘉彬曾是海军部队的“四有”优秀士兵,当年为照顾身体欠佳的爷爷奶奶,他选择退伍归家。如今老人身体好转,爷爷主动鼓励他:“好男儿就该在部队锻炼,家里你放心!”这份支持,让他果断重拾军旅梦。榜山镇的方建鑫,把部队纪律带到了校园——他曾是陆军“优秀新兵”,退伍就读苏州工学院期间,担任新生军训教官并获评“优秀教官”,此次“二次入伍”,他希望用知识为强军添力。
紫泥镇的姚力斌,在军营练就了坚韧品格。2023年从陆军退伍完成本科学业期间,他不仅拿下一等奖学金,还在校武装部担任教练员,将部队所学传递给更多人。“离开越久,思念越深,部队让我长成真正的男子汉。”带着这份成长,他再次应征。而榜山镇的黄豪彬,3个月前刚从陆军退役,因未能如愿留队而心存遗憾。退伍后,他仍保持着军旅习惯:被子叠成“豆腐块”,听到口号下意识站直。得知自己符合“二次入伍”条件,他立刻报名:“就想再回到队伍里,把没完成的心愿补上。”
从训练场到校园,从尽孝床前到重返战位,这8名青年以不同方式坚守着军人的担当。诏安县人武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二次入伍”青年带着部队经验和成长积淀回归,能更快适应军营生活,也为部队注入了鲜活力量。
如今,这8名青年即将再次踏入军营。他们或许曾因现实而暂别,但对祖国的忠诚、对军营的热爱从未褪色。正如他们所说,“一次入伍,终生是兵”,二次穿上军装,是为了续写对家国的承诺,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继续书写属于军人的热血篇章。
⊙漳州融媒记者 李润
通讯员 戴伟国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