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闽南日报

连续三代入军营 郑家再添“光荣牌”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06版: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王琳雅 通讯员 戴伟国 张琳)“全体都有!立正——”9月15日,在新兵欢送仪式上,21岁的郑麟彬目光坚毅、军姿挺拔。一声令下,这位毕业于莆田学院的美术生迅速完成标准队列动作。在他身后,两位身穿旧军装的老兵眼含热泪。这是一个普通家庭跨越61年的军旅接力,更是一曲家国情怀的深沉颂歌。

“到了部队,就得把纪律刻进骨子里!”81岁的郑剑津紧握孙子的手说道。1964年,他放弃供电所转正机会毅然参军,在连江6616部队服役,从步兵到炮兵再到警卫兵,始终秉持“战士是块砖”的信念。他曾培养出37名神枪手,并在全实弹战备任务中实现“零差错”。

1966年退伍后,郑剑津“退伍不褪色”,将部队作风带回家中。“两个儿子都选择了当兵,这是我最大的欣慰。”他笑着说。

受父亲影响,郑麟彬的父亲郑钢财自幼作息严格、恪守规矩,对军营充满向往。1996年12月,他如愿入伍。1998年夏,他所在部队赴江西抗洪抢险。“有时一天只睡3小时,就为多扛一包沙袋。”因表现突出,郑钢财获评“优秀士兵”。“我能快速适应部队,全靠父亲从小严格的教导。”他说。

郑钢财同样以军人标准教育儿子。郑麟彬7岁时就以《士兵突击》主题画作获全国少儿绘画银奖;中学担任国旗手;2021年考入莆田学院美术与书法专业,大一时就光荣入党。虽艺术才华出众,但他始终怀揣从军报国之心。“我是听着父辈故事、看着《士兵突击》长大的。”今年征兵季,他毫不犹豫报名,并通过严格选拔。

“父亲连我走路姿势都会一遍遍纠正,直到走出标准齐步。”郑麟彬在欢送会上感慨,正是这样的严格要求,让他在役前训练中成了队列标兵。

“我们家即将挂上第三块‘光荣之家’牌匾。这不仅是荣誉,更是奋斗的动力。”郑麟彬语气坚定,“我希望能长期服役,为强军事业多作贡献。”祖孙三代的从军接力,是家国情怀最生动的延续,也是强军路上一个家庭的真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