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闽南日报

一杯饮料半杯冰 “破冰行动”有点难?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04版:读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咖啡喝完了,冰块还有三分之二。

备注少冰的饮料依然有大量冰块,消费者在外卖平台给差评。

外卖四十分钟送达的咖啡,依然还有二十五块冰块。

尽管入秋,闽南漳州依然暑气蒸腾,奶茶、咖啡等饮品还是不少人的心头好。而冰块似乎已经成为这些饮品的标配,且比例不小。读者庄女士反映,市面上多数现制饮料含冰块太多,一杯饮料半杯冰的情况不少见,令人费解。

含冰量太高 “冰饮”惹争议

“点杯饮料想要去冰,店员说没法做,会影响口感。我就想点了再自己把冰捞出来,结果捞完冰,只剩半杯饮料了。”读者庄女士吐槽,饮料里冰块不少她知道,但不捞不知道,一捞吓一跳,一杯饮料捞出的冰竟达半杯之多。

记者搜索发现,一杯饮料半杯冰的情况并不罕见。在某外卖平台多家饮品店的评论区,关于“饮料加冰量太多、备注了去冰饮品仍旧加冰”等方面的差评不少。其中,一位买家评论:“都点少冰了还半杯冰,干脆满杯都是冰块。”另有一位买家吐槽:“喝到后面,饮料都被冰块稀释,没味道。”

记者走访了解到,各家品牌饮品含冰量标准不一,一些商家甚至无法提供“少冰”或“去冰”选项,限制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一位店员直言:“如果去冰,就是把冰块换成冰水。”在记者要求尽量少冰的情况下,店员加起冰来仍毫不含蓄,哗啦啦的冰块直往杯子里灌,让人有种遇上“冰块刺客”的感觉。

记者通过外卖以及现场点单方式点了几杯饮料。其中,通过外卖平台下单的咖啡,送达时间距商家制作时间超40分钟。倒出咖啡,冰块仍有小半杯左右,共25块。捞出冰块,咖啡倒回原杯中,约半杯。在某热门饮品店,记者现场点了一杯果茶。点单时商家并没有告知冰块较多,拿到饮品时产品信息上备注了“冰块较多”,或许正是为了避免纠纷。记者捞出冰块数了下,该饮品含冰块多达35块。

“去冰影响口感” 商家顾客各有看法

便利店的矿泉水都有常温和冷饮两种选择,为何动辄十几元一杯的饮料,冰块却多得冻嘴,常温难觅呢?

“按规定做的,不加冰没法做。”走访中,一些饮品店工作人员没有解释为什么不能去冰,直接拒绝。仅一位店员告诉记者:“去冰会影响口感。”据了解,商家会要求店员按照固定配方调配饮料。一些商家,还会处罚不按固定配方比例制作的工作人员,而冰块也是配方重要组成部分。

不管冬夏,每天都会点饮料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一般不去冰是因为比例是固定的,去冰就意味着饮料的容量会减少。至于去冰影响口感,实际上众口难调,商家给的冰量如果是最佳口感需要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吐槽。

按照商家说法,不去冰是因为会影响口感。然而,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注意到,一部分顾客想要去冰正是因为加太多冰块会影响口感。“冰太多更影响口感,越喝越淡”“我是拿到手再自己把冰块拿出来,不然冰块化了会稀释味道”“喝得快,饮料喝完了还剩半杯冰块;喝得慢,味道到后面都变淡了”……其中,一位常喝咖啡的林先生告诉记者:“其实不管去不去冰,每杯咖啡的咖啡含量是固定的,每杯都有固定量的浓缩液。如果点外卖,送到手还是会有一段时间,冰化了口感就变淡了。我喜欢现买现喝,口感最好。每次喝完,杯子里还剩不少冰块,确实很多余。”

拒绝去冰属侵权 沟通无效可向部门反映

在饮料里加冰似乎已成为行业不成文的惯例。依照商家说法,每杯饮料的原材料都有固定比例。那么,在此比例中,冰块含量多少才更合理?

“点咖啡的时候要求去冰,店员同意了去冰的要求,但是有说明去冰不满杯,拿到饮料确实少了一大截。因为店员有事先说明,自己也能理解。但是心里还是有点疑惑,既然是按标准来调配,为什么就一定要加冰块,缺少部分不能用水来填满呢?”说起自己购买去冰咖啡的经历,市民杨女士还是颇为费解。

其实,早在2023年8月,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就曾联合发文,倡议饮品加冰需以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前提。然而,由于倡议不具有强制性,且饮品加冰也着实难有一个统一操作标准,该问题至今难以解决。

对此,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如果遇到商家所售饮品没有去冰选项,只能按商家的标准执行,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可以先向商家反映问题,要求其提供去冰选项或解释其冰块比例的合理性。如果沟通无效,可向消费者协会12315或者相关部门反映。

■漳州融媒记者

邹美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