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闽南日报

好柿多多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第06版:九龙江       上一篇    下一篇

秋渐深,俗语云:“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满山红艳艳的柿果,此刻正在凉爽的秋风中轻轻摇曳,犹如仙女步摇装点着朴素的枝桠。遥想多年前的深秋画卷,耳畔仿佛已响起涨得通红的小家伙意欲挣脱束缚而彼此挤压的碰撞声,仿佛在召唤我这个馋鬼重回故地游。

如今,得益于水果种植技术的升级和物流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能轻松吃到新鲜柿子。但“家乡的味道”始终不同——它像一位吹着长笛的神秘使者,那熟悉的悠扬的旋律,在每个午夜梦回牵引着游子的心。

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味道将我带回记忆中的日子,那是一个难得空闲的周六,父亲联系好当地相熟的果农朋友,便带着一家四口上山“打柿子”去了。步行至果林,父亲手提大竹筐和长竹竿,而我和妹妹也分得一人一小筐,打算比赛谁摘的更多更好。说是“打柿子”,其实并不能用蛮力打,特别是软柿子,更要温柔对待。母亲现场教学,亲身示范,像这种低矮处的柿果,伸手可得,轻轻折断连带的小枝便摘下来了。高处的就需请出细长竹竿,在末端套一麻布袋或网兜,盯紧目标对象,使巧劲儿击打树枝,使其从枝头脱落,再眼疾手快地兜住果实。这种高难度的操作自然要交给父亲,我们“指哪”他便“打哪”,配合无间,手到擒来。姐妹俩如同一对欢腾的小麻雀,在深秋寂静的山头上叽喳不停,一时间好不热闹。

母亲还教道,古谚云“柿子要挑软的捏”,但可不要仅仅理解出字面意思。像这种软柿子反倒不能挑熟透了的摘,容易坏,要摘就摘软硬适中且分布均匀的,方便保存一段时间,届时再去涩催熟即可。我们牢记方法和技巧,用心辨别采摘,同时享受着不可多得的山间游乐时光。半日光阴飞速流逝,勤劳的小园丁收获颇丰。整整两大筐软柿,经由果农阿姨的娴熟包装,每一颗都被细心呵护着,码在泡沫箱里,乖乖躺进后备箱。一趟满载而归,令我和妹妹一路欢欣鼓舞,计划着下一场比赛谁吃的更多,回到家便迫不及待拆封。得益于细致的包装和父亲的安稳驾驶,柿子全员安全落地,每一颗都光滑完好无磕痕。

刚摘回来的柿子虽看着鲜红可口,却不能马上吃,须得经过脱涩处理,方能收获软糯清甜的口感。脱涩指的是将柿子中引发涩味的可溶性单宁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转化为不溶性单宁,从而去除涩味。家常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在柿子表皮喷洒酒精,再用塑料带密封,耗时八九天;二是把它和苹果、香蕉放在一起,同样用塑料袋密封起来进行催熟,不过最快也要等待三四天光景。

料到家里的两只馋猫等不及,于是母亲特意摘了几颗软烂的柿果供我们解馋。因此,我们才得以一回到家就能吃到新鲜甘甜的柿子。轻轻摘掉它的菱形小帽,小心翼翼撕开表皮,入口即化的果瓤和Q弹有嚼劲的果芯,两种迥异的口感竟然神奇地安放在同一种水果身上,这极大激发了童真乐趣,吃得那叫一个手舞足蹈。

软柿的“神奇”固得我们青睐,脆柿的地位也不容小觑。时令一到,街上少不了摊贩和水果店都在兜售的浸渍了盐水的甜脆柿。曾一度,父亲下班归家时必拎回一袋为我们解馋。那已削皮去核的成品,开袋即食,大讨两只馋猫欢心。直至被母亲担忧肠胃不畅,勒令不可多食,眼看时节也快过去,我们才悻然作罢。

此外,晒制而成的柿饼,圆如饼状,绵软可口,甜而不腻,还便利携带,同样广受欢迎。柿饼营养价值不菲,既可食用又可入药,不过同因性寒而不宜多食。小时候曾天真地认为柿饼就是将新鲜柿子沥除水分再捶打成恰到好处的圆饼状,甚至连表面的糖霜也是人为点缀的效果。后来,经母亲纠正与科普,才惊觉自己的浅薄无知,大自然之奇妙实在超出我想象。

关于柿子的回忆细想来还真不少,美好而短暂的乡野时光、知足常乐的童年时期、温馨的家庭生活掠影里,竟都有它的靓影。柿子作为水果,不仅口感好、滋味佳,还因其橙红喜庆的形象广受中国人民欢迎。寄托其上的美好寓意颇多,常见有谐音的“柿柿如意”“好柿发生”“心想柿成”等,正与它圆润丰腴的形象相得益彰。若是择一祥词提在春联横批处,我定极力推举“好柿多多”——既吉利讨喜,迎合了我对家乡的诚挚祝愿,又满足了我馋嘴贪食的小心愿,可谓一举多得,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