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闽南日报

叩访灵通山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第06版:九龙江       上一篇    下一篇

这是秋天的约会。在秋风送爽之时,平和县大溪镇的林先生邀我一起上灵通山。

其实,灵通山我已去了几次,每次游访都有心得,而此次却不同,正值丰收时令——沉甸甸、金黄色的蜜柚挂果布满广袤的山地。

汽车行于蜿蜒的山路。我们坐在车里,透过车窗浏览一幅幅展开的浪漫、奇幻风景:林木扶疏、绿意葱茏,灵通山被清风赋予种种柔性,阵阵的云雾披着薄薄的纱裙,轻盈盈地掠过山岭。

我不由地打开车窗,望着那山高、岩峻、林稠、峡险、水清的山容水态,耳畔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啼。

我们从大溪镇下村村正面而上,一路上阳光暖暖,秀水潋滟,路边不知名儿的花草笑靥相迎。从下村攀登灵通山径,长约数里的山路旁秋菊怒放,清香扑鼻。曾有诗云:“诗欲留题吟向佛,菊能引路景如仙。”菊径尽处,便是陡崖上凿出的石级。径极狭窄,旁无遮拦,登行之人只能上攀不可下瞻。但见岩石壁立,过去以数丈高的木梯相接,梯面长满青苔,攀登时震荡摇晃,让人栗栗危惧。今虽易以铁梯,惊险依旧。这便是灵通的“云梯取月”之景。登上崖头,清风拂面。纵目远眺,山则逶迤,水则回环,丘陵景观,一览无遗。此时,有游人放鞭炮,爆竹声响,山鸣谷应,令人展颜一笑。

自然与历史的造化,造出人间纷繁的图景。在灵通山探奇觅秀时,不能不瞻仰灵通佛寺。灵通佛寺建在最大石峰半腰狭长石廊上,佛寺背负摩天石崖,石崖覆盖寺庙,犹如瓦顶,寺前筑有石栏,下临深谷。清代诗人黄道炯诗曰:“行行衫袖白云沾,一入灵通气不炎。万仞摩天开石壁,半空喷雪挂珠帘。层梯雨过苔痕滑,幽谷烟深鸟语潜。惆怅崖头遗旧址,犹存古佛独庄严。”灵通寺貌不惊人,香火却盛。明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明东阁大学士林釬年轻时曾在寺中苦读。凌空斜出的摩天石壁使寺庙免受风吹雨淋,燕子筑巢岩下,燕窝累累,燕语呢喃,燕子掠雾穿云,为古老幽寂的石岩山寺增添了无限生机和遐想。佛寺之上的岩顶,有股清泉穿流于石崖间,激溅的水珠从空际洒落,如垂挂的珠帘;佛寺旁岩隙有泉涌出,水极甘洌,古人凿石为井贮水。据说,黄道周读书寺中,饮用的便是这井内的水。在灵通佛寺朝圣的游人都带着虔诚,烧香、祈愿,尔后带走一份吉祥、期盼。

灵通山东南坡为土质,较和缓;西北坡则削壁,石峰矗立,峻峭巍峨,常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石峰中多有岩洞,传说中有十八岩洞和怪石奇景,如石蝉饮露、击鼓惊天等。山中有溪流,水潭与山下的东川、新荣两处水库连成一片,成为一处新的景观。

登上最高峰狮子岩,山上有巨石如狮,旁有三石,状如顽童执杖戏狮,山巅石壁摩崖镌“擎天”二字,字径2米许。此峰峻拔,雄视南海之滨。陈进有诗云:“回帆天外觇唐表,旧燕春前认汉标。”《平和县志》载:“番船之商在大海中望见此山,则喜谓渐进闽境矣。”可见,古时外商与华侨在海上航行时都把它当作是唐山的标志。

美哉灵通山,壮哉灵通山!刚毅与秀美的灵通,正以迷人的丰姿,温馨的热情,喜迎八方来客,四海佳朋。人杰地灵的平和,凭借改革春风的生机与活力,再展辉煌,书写美丽富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