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生 漳州市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难疾病的诊治及手术,主攻方向为头颈肿瘤。
数据显示,在游泳旺季期间,因游泳引发的外耳道炎就诊病例呈现爆发式增长,占全年同类病例的63%,其中儿童患者比例尤为突出,达到72%。本文科普游泳相关耳部炎症的知识和防护措施,帮助读者在享受亲水乐趣的同时,有效规避健康风险。
游泳相关的三大耳部疾病
急性外耳道炎:频繁浸泡导致耳道皮肤屏障受损,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细菌侵入,导致耳道红肿、疼痛、耳内流出黄色分泌物。
真菌性外耳道炎:游泳或亲水后潮湿环境会促进霉菌繁殖,用棉签不当掏耳可造成耳道皮肤微创伤,导致炎症发生。
急性中耳炎:呛水、不当的捏鼻鼓气或擤鼻涕方式后,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儿童因耳咽管平直、管腔短、内径宽,咽部细菌或分泌物易逆行侵入中耳,更易发病。
游泳禁忌
初学者或疑有外耳道耵聍的人群,需先到有资质的医院检查,清理后3天内不要去游泳或戏水,以防耳道进水,发生感染。已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真菌性外耳道炎、外耳湿疹等人群需先治疗相关疾病,以免加重病情。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人群禁止游泳,以免引起耳源性颅内、颅外并发症等。患有慢性鼻窦炎的人群游泳时需特别注意擤鼻涕的方式,以免逆行感染中耳。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耳部有伤口时?,均需暂停游泳。
耳道进水的清除技巧
人体外耳道是一条略呈S形弯曲的腔道,可避免异物自外界直接损害耳膜,但也不利于耳道积水的排出。佩戴专用防水耳塞,可有效隔绝池水的进入;?搭配可覆盖耳部的泳帽,可辅助减少水流冲击和进水的风险。
一旦耳道进水可通过自然引流法?及时清除。成人须头部侧倾,自行将耳郭向后上轻拉提起;6岁以下儿童须将耳郭向后下轻拉掖下,使耳道变直,有利于积水的排出。此外,可用干净的耳鼻喉科专用小棉签吸附耳道内的水分?,注意不可过深,或触拭到耳膜有声音放大感即停止。也可以使用吹风机低档风轻吹耳道,以加速水分蒸发。
游泳时的注意事项
选择卫生可靠的泳池,避免水质浑浊或消毒不足的场所;减少头部浸水,避免水下倒立、跳水及深潜?;学会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按住单侧鼻孔轻擤,交替进行,防止双鼻同时用力致池水及鼻腔分泌物逆流至中耳。
若游泳后出现耳痛、耳闷胀或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到当地医院耳鼻咽喉科或五官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