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活动策划、场景焕新、业态创新,龙江岁月景区探索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持续丰富的文旅活动和不断提升的景观面貌,成为漳州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之一。4月1日至今,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实现了从“流量”到“留量”的有效转化,为漳州滨水文旅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特色活动塑造文旅品牌
今年清明假期,龙江岁月凭借踏春赏景活动吸引了超10万人次的游客前往体验。成片的波斯菊、江水与古厝燕尾脊相映成趣,许多家庭选择在此度过闲暇时光。“孩子第一次看到这么大面积的花海,一直兴奋地跑来跑去,我们也拍了很多照片。”来自厦门的陈女士一家趁着周末特地前来打卡。
“五一”期间,龙江岁月景区5天接待游客16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少儿乐器大赛、闽南大舞台、科学秀、音乐会等连续五天的特色活动,既满足亲子家庭互动需求,也营造了夜间消费氛围。来自龙岩的音乐教师刘先生表示:“没想到在九龙江畔能享受到这样的美景,还有这么丰富的艺术表演活动,让孩子大开眼界。”
六月举办的“龙江岁月杯”龙舟赛,以“金蛇献瑞,龙舞九州”为主题,成功吸引了15万观众到场观看,网上直播观看量达3000万,全网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7600万。从小看赛龙舟长大的马州村村民庄伟杰说:“能在家门口参加这样大型的比赛非常激动,看到那么多市民为我们呐喊助威,感觉龙舟民俗文化真的‘活’起来了。”
此外,夏日插秧体验、漳州首届非标商业灵感大会等创新活动,也进一步拓展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和体验深度。来自浙江的商业策划人李颖分享道:“丹溪官田的历史建筑与现代商业的思维碰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灵感。”
新晋地标成就打卡热点
龙江岁月不仅活动丰富,景观营造也同样出色。“欣欣向榕”区域的老榕树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纳凉、体验“慢生活”的好去处。清晨常来散步的本地居民颜大爷笑着说道:“我每天都会来这儿坐一会儿,榕树下凉快,有时候还能遇到老伙计们下棋聊天。”
夏季的“稻田花海”先后迎来波斯菊绽放和禾苗翠绿的不同景致。来自广州的摄影爱好者徐先生正专注地调整三脚架:“我是专程来拍波斯菊和古厝同框的,这个构图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之韵,非常出片。”
江畔的“歪脖子树”和传统渔船点缀的“漳州小洱海”区域,凭借高颜值生态景观和浓郁文化底蕴,在抖音等平台话题播放量破亿,成为现象级打卡点。
丹溪官田的红砖古厝建筑群,作为闽南民居的“活态样本”,既保留传统建筑美学,也承载当地村落记忆。“我每次向来访者介绍红砖厝的建造工艺和历史时,都能从他们眼中看到对闽南传统文化的敬佩之情。”当地文化爱好者、摄影师吴瑜琨说道。
多元业态激发
消费活力
目前,龙江岁月正通过餐车招商、共享菜园租赁、森系婚礼举办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文旅消费场景。
园区面向轻食简餐、茶饮咖啡、文创手作等业态开放餐车合作。经营手工柠檬茶摊位的“90后”创业者吴小姐分享道:“五一假期我的日均营业额超过平时周末的三倍,景区人流确实很大,对我们小本经营来说是很不错的平台。”
共享菜园则响应都市人田园梦想,推出“一亩三分地”租赁模式。正在浇水的市民刘女士说:“我租了一小块地种蔬菜,周末带孩子来体验农耕,既放松身心,也能让孩子学习植物知识。”
此外,依托自然风光推出的“森系婚礼”服务,也受到年轻群体的关注。随着“浦南稻梦”“丹溪官田”等区域陆续竣工,更多的商铺和业态机会即将释放,旅游、美食、文创、办公、研学、娱乐、民宿等类型商户将持续入驻。“我们希望通过多元业态布局,让游客不仅能来观光,更能沉浸式体验闽南文化,感受漳州这座城市的魅力。”景区运营负责人表示。
从春日至秋日,龙江岁月凭借特色活动、打卡地标与多元业态,实现了从“初见倾心”到“久处不厌”的游客体验转变。未来,景区仍将延续“岁月如歌”的浪漫理念,持续推进内容焕新与场景升级,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多惊喜。
本组文图由 陈群 郑颖琪 游钟山 曾晓婕 周杨宁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