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城文昌塔位于南靖县靖城镇湖林村(现归南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辖)堤岸边,屹立在九龙江西溪北江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明代古塔,为南靖古八景之一,至今已有400余年。靖城(古称兰陵)原为南靖县治所在地,即南靖旧县城,文昌塔因处于旧县城的东面,故又称“东塔”,名为“文昌”(“文昌”寓意着文化的繁荣、昌盛和发展,建文昌塔即传承文化使命,祈愿当地文运昌盛、培养人才、教化民众、多出功名,肩负着为地方发展做贡献的责任和使命),为南靖旧县治水口关锁的标志性建筑,是九龙江江畔一颗耀眼的“明珠”,默默地守护着靖城这一古镇。
如今,文昌塔静默屹立于九龙江畔,被赋予了别样的韵味。它不仅是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明代建筑艺术古迹与红色革命史迹,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古代人对文运昌盛的美好祈愿与象征,而且塔周围溪流潺潺、鸟语花香、云雾缭绕、山清水秀、环境雅静,映照了绝美的自然景色,已成为旅游胜地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并与塔旁的九龙江西溪堤岸一起成为附近居民的休闲、健身场所,让游客、居民们在忙碌之余,乐享一丝宁静与锻炼、沉思与游览。
文昌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天启六年(1626年)续建,历经陈宗愈、黄幺敏、杨廷诏三任知县的经营,至清乾隆八年(1743年)知县姚循义继续修饰,才完整建成。而后经历清代道光年间和1986年、2016年等多次修缮。道光十六年(1836年)曾重修,并增刻记事碑文。民国8年(1918年)正月初三发生地震,塔七层至葫芦塔刹部位塌落,1986年修复塔顶等塔体破损结构。2016年修缮中,配套建设了长7公里、宽八米的柏油路和花岗岩护栏,增设夜景照明系统,方便游客前来观赏。2022年,附近村民还在塔的北面50米处重建一个面积为52.5平方米的屈原亭,供社会各界人士及游客避风挡雨遮阳及休息。塔体挺拔,为七层八角形楼阁式塔,由石砌基座和青砖砌筑塔身与葫芦状塔刹构成,占地面积29.38平方米,基座直径7.65米、边长3.08米、周长25.35米,通高21.9米(原为九层,高27米)。一层及基座为花岗岩条石摆砌,三合土夯筑填心,长方形塔门(高2米、宽1.2米)朝西北方向,内壁设有塔龛;二层以上由青砖砌筑,且逐层收分,并在各层不同方位各开设一扇高1.5米、宽0.6米的拱形门,塔内空心,为正方形。塔顶还装饰八条雕塑彩龙,龙爪直嵌塔端,龙头直冲云天。
塔内外存有历代碑记三方,记载着建塔、修塔的过程,分别为塔内有明天启六年南靖县进士、贵州副使杨联芳所撰的建塔碑文勒石,记录了建塔的缘由和过程,碑高150厘米、宽70厘米、厚13厘米;二层外墙嵌有一块清道光十六年南靖知县张嘉特氏玉峰德成(蒙古人)撰写的《文昌塔》碑,详细描述了文昌塔的历史和重要性,碑高165厘米、宽80厘米、厚13厘米;塔南侧立有清同治四年(1865年)《德政碑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政治和社会事件,碑高135厘米、宽80厘米、厚13厘米(但现在已经被周围的杂草树木等遮挡住,笔者没看到)。还有,在旧县志里有明天启二年(1622年)知县杨廷诏《建文昌塔序》。这些碑文和记载不仅记录了文昌塔的建造历史,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因此,文昌塔的历史作用、地位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1983年11月,文昌塔被列入南靖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9月,靖城文昌塔被公布为福建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塔建在九龙江西溪江畔,遥望着东面巍峨的圆山,俯视着塔前宽阔的九龙江,成为靖城治水口关锁。据《南靖县志》记载,该塔与隔江石壁庙、龙山阁(现俱毁)对峙,同为旧南靖县治水口关锁。古代筑塔的目的主要在于作为“治水关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学说,认为两山相抱为“关”,两关之间突起一山为“锁”。如果一条河流有“关”而没有“锁”,那么“门”就是虚的,“妖”(通常指的是带来洪水灾害的河妖)就容易进来。当时靖城湖林一带的九龙江西溪有“关”而无“锁”,靖城又为低洼地势。相传明代万历年间九龙江一带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淹没了靖城周围村庄、田园、农屋,洪水后又冲塌靖城房屋无数,庄稼颗粒无收,黎民流离失所……除此,还常受九龙江水患,当地百姓怀疑是“水妖”作怪,便上书官府要求筑塔镇之。官府经过商榷,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在靖城湖林村堤岸旁建一座塔作为“锁”(即文昌塔),并加固堤岸,以抵御洪水的侵袭或减轻水患。据说文昌塔建成后,南靖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同时,文昌塔不仅是地理标志,也是江船航行的重要标志。至此,400多年来,历经九龙江多次洪水冲击,文昌塔始终屹立不倒,守护着一方土地。
文昌塔成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由来,1927年10月,中共闽南临委派出负责在漳州、石码、海澄、南靖一带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工作的刘乾初与王德到靖城文昌塔召开会议,并正式成立南靖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南靖特支,指定邱启明为特支负责人。南靖特支成立后,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精准把握农村工作重点。根据省委临委指示,适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先后开展了农民运动及反对贪官——县长李道宗的斗争,领导农民数千人开展反抗挑夫捐斗争,迫使国民党军队第十一军减捐,取得了较大反响,也为土地革命在南靖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党员骨干开展农民运动。瞄准时机,适时派出优秀的党员深入南靖县农村一带开展农民运动。中共南靖特支一直掩护王占春、王德、卢克等同志,在南靖县程溪区(今为程溪镇,属龙海区)等地从事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三是发动程溪农民武装暴动。1928年3月28日夜,组织农民武装40多人袭击程溪区公所,取得暴动胜利,有力牵制了国民党张贞部兵力对平和暴动农民的进攻。因此,文昌塔现也赋予红色革命纪念属性,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塔内现还存有中共闽南临委1927年召开会议的红色革命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