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吴军 文/供图
钱玄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他曾经拜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章太炎为师。章太炎一生桃李满天下,在他的众多弟子中,钱玄同是成就斐然的一个。而且,钱玄同对于恩师章太炎极为尊重,他和恩师章太炎之间有着很深的师生之谊。
钱玄同在拜章太炎为师之前,就已经打下了很深厚的国学基础,尤其是在音韵文字学方面,钱玄同的根底极好,这就为他跟随章太炎学习经学铺就了很好的基础。1906年10月初,钱玄同在日本拜流亡到日本的章太炎为师之后,他勤奋学习,求学如渴,好学不倦,章太炎倾心教导,诲人不倦,爱护后进,可谓是师生一起尽心学习知识。
钱玄同在章太炎身边学习了一年之后,他离开日本回国。不在章太炎身边的时候,钱玄同写信向章太炎问学之勤之细,常常是一封信有十几页之多。章太炎对于钱玄同的问学书信,几乎是有问必答,而且回答得极其认真、详细。尤其是钱玄同离开日本到嘉兴、湖州等地教书期间,章太炎对于他的问学书信回答得更详细,章太炎回答钱玄同问题的复信在四页以上者多达十几封,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在信笺上写得满满的,显示出了老师对弟子的热心和负责,没有一点故作姿态的架子。
章太炎的重要著作《小学答问》就是由钱玄同手书付印的。辛亥革命后,章太炎因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被囚禁在北京,钱玄同经常去探望恩师,有时候,钱玄同未来探望,章太炎就会主动写信约钱玄同一见。
1919年至1929年这10年左右的时间中,钱玄同正致力新文化运动,他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先锋。钱玄同的言论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其影响甚至超过了他的恩师章太炎当年带头提出的“反满革命”,和七次追捕、三入牢狱的恩师章太炎相比,钱玄同的言行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章太炎站在古文经学立场驳斥康有为和梁启超保皇的今文经学,否定今文所谓的“微言大义”,而钱玄同提倡的“复古”,是要复一切的古,比他的恩师章太炎更激烈,他甚至要消灭汉字,改用罗马字母,真是令人为之侧目。
其实,钱玄同提倡新文化运动,极像他的恩师章太炎当年“反满革命”的气概,章太炎传授给他的“六经皆史”观念,使得他敢于怀疑一切的古。章太炎与钱玄同这对师生为政为学往往是义无反顾的,是无比激烈的,但是,他们待人却是很和蔼很坦诚的。
1932年,章太炎北上讲学,当时,他在北京的大弟子钱玄同已是功成名就了。由于章太炎讲学时的乡音极重,担心多数的学生听不懂,于是,已是著名教授的钱玄同和刘半农自告奋勇做恩师章太炎的翻译,钱玄同是口译,刘半农用粉笔在黑板上笔录,钱玄同和刘半农为恩师章太炎做翻译真是一丝不苟,毕恭毕敬。章太炎去讲演时,钱玄同扶上扶下,执弟子礼甚恭。对于此事,北京的报纸纷纷报道,一时传为美谈。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可以说是弟子和恩师之间最温馨的写照。钱玄同与恩师章太炎的师生之谊,就可以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俗话来概括。
章太炎和钱玄同的师生之谊保持了四十多年,直到章太炎去世,这是很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称道的。1936年,章太炎去世,这年的9月4日,钱玄同和北京的同门师兄弟在孔德学校的礼堂为章太炎开了追悼会,钱玄同为章太炎写了一副长联作挽,恐怕是挽联中最长的一副。
恩师这个词,许多人都能随便说出来,但是,若要像钱玄同一生尊重恩师章太炎那样去尊师,却未必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