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闽南日报

闽海丹青一鸿儒

日期:09-08
字号:
版面:第05版:书画       上一篇    下一篇

扇面山水图

三到瑶池 蟠桃在手

人物扇面

人物图

林嘉像

荷塘细雨

左慈进橘

☉黄辉全 文/供图

林嘉(1874—1939),字咸甫、瑞亭,号汉仙、东山渔子,诏安五都(今东山县铜陵)人,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画家。林嘉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早年曾当过学徒制作银器,业余自学绘画,以画仕女为主。年少时,他拜诏安画派著名画家马兆麟为师,改画山水、人物、鸟兽、鱼虫,从此踏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全”“融”“新”三个方面,成为后期诏安画派领军人物之一。

艺术风格与技法特点

林嘉的画路很广,技法全面,无论是工笔重彩、浓墨写意,还是花鸟、人物、山水,皆臻其妙。他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多种绘画流派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林嘉的白描人物技法追崇陈老莲、任伯年遗风,铁画银钩,行笔劲健,造型准确。他善于通过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态和神韵,使画面充满生动感和立体感。例如,他三十岁所作的白描淡彩扇叶《罗汉图》,便展现了他高超的白描技艺,线条遒劲,神态奇古,所画罗汉或坐禅、或论法、或与动物互动,充满了生活气息,这种宗教与世俗的结合使作品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件经典制作,被国家文物局定为重要文物,现存于泉州开元寺藏经阁。

林嘉的没骨花鸟画技法,受其老师马兆麟的影响较深,到后期又融入了海派和岭南画派的风格。他善于运用色彩和笔触的融合,创造出一种自然、生动、意趣盎然的花鸟世界。所作没骨花鸟画,色彩鲜明艳丽,却不落窠臼,不谐流俗,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林嘉在工笔重彩和泼墨写意方面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工笔重彩画作色彩丰富、层次分明,通过精细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出景物的质感和立体感。而他的泼墨写意画作则气势磅礴、意境深远,通过豪放的笔触和浓淡相宜的墨色表现出景物的神韵和气势。如林嘉壮年时力作《八骏图》四屏立轴,其艺术特色主要师承马兆麟又融入海派画风。画面所写八骏,或行、或卧、或嬉、或立,各具形态,行笔劲健,墨色清润,赋彩雅丽,神采夺人。配景人物与树木,笔墨精湛,皆臻其妙,是林嘉传世作品中难得一见的精品佳作。此外,《竹林七贤图》也是林嘉工笔设色的代表作品之一,反映出士大夫画派与民间艺术的交互影响。

林嘉在技法传承上,深得传统笔墨精髓,线条或如春蚕吐丝般连绵流畅,用以勾勒人物服饰展现柔美;或似折钗股般刚劲有力,描绘山石轮廓尽显雄浑。设色淡雅,多以花青、赭石等传统颜料晕染,恰似给画面披上一层薄纱,让意境幽然而生。他借鉴西方绘画对光影的表现,让画面立体感增强,拓展了传统国画的视觉深度。

代表作品赏析

林嘉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其中《工笔设色花鸟四条屏》堪称其代表作之一,现藏于厦门市博物馆。这套《工笔设色花鸟四条屏》之所以被学术界视为“后期诏安画派第一重器”,在于它把传统院体工笔、海派没骨、岭南撞粉乃至日本浮世绘的设色经验熔于一炉,却又保持了诏安画派特有的“闽海秀润”气息。

《工笔设色花鸟四条屏》为绢本,每条屏纵139厘米,横33厘米。绢本材质使得画面更加细腻、光滑,有利于表现工笔画的精细和色彩的丰富。在画面内容与构图上,此四条屏分别描绘了鹦鹉话斜阳、梅鹤、荷芦鸳鸯、锦鸡牡丹,这四种不同的花鸟场景。画面构图饱满,用笔流畅,设色清雅。林嘉通过色彩的创造赋予景物以动感,凸显了花与鸟的主角特色。例如,在描绘荷花芦苇时,他运用了淡雅的绿色和粉色,使画面充满清新自然的气息;在描绘鹦鹉时,他则运用了鲜艳的黄色和红色,使鹦鹉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在技法运用与意境营造方面,林嘉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点染、烘托、背衬等技术手法,通过颜色深浅安排虚实,表现出空灵的意境。他善于在画面中留出空白,使画面有紧有松、有淡有浓、富有节奏。例如,在描绘山石和陆地时,他通过颜色深浅的变化表现出景物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描绘背景时,他则运用了淡雅的色彩和简洁的笔触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敷色雅丽,兼具海派浓艳与诏安派的秀逸,被视为“诏安画派与海派趋同”的经典案例。而且每条屏上都有林嘉的题款和印章。题款内容多为自作诗句或对画面的解释和说明,字体工整、秀丽;印章则多为白文和朱文相结合,印文内容多为林嘉的名号或斋号。题款和印章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艺术美感,也体现了林嘉作为文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这套四条屏在2008年福建省博物馆“闽籍书画大家精品展”上,被专家一致评为“清末诏安画派向近现代转型的里程碑之作”。

艺术成就与影响

林嘉一生作品博得人们的好评,他的画作畅销于东南亚各国,成为当时画坛的佼佼者。民国时福建省省长刘通曾赞其画“擒捉造化置笔端,玄机发露物态穷”,高度评价了他的艺术成就。福州著名学者王铁藩在《福建画坛史话》中评价: “林嘉画意趣盎然,在保持诏安气息中起了簇新的发展作用。”其画风影响和艺术造诣可与马兆麟并驾。

林嘉在绘画技法上全面而精湛,无论是工笔重彩、浓墨写意还是花鸟、人物、山水皆臻其妙。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在构图、色彩、笔触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之一。

清光绪中期,林嘉东渡台湾,以“教画养画”的方式游历台湾,结交贤人雅士,余暇则闭户作画,技艺日益精进。他通过开设画塾、收徒授艺以及与当地文人雅士的频繁交流,将诏安画派的绘画理念、技法和风格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台湾民众。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台湾学子开始研习诏安画派的绘画技艺,使得诏安画派在台湾逐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不仅丰富了台湾本土的绘画艺术形式,更为台湾绘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台湾绘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游历期间,林嘉创作了大量以台湾为背景的绘画作品,现珍藏于台北市文献委员会的《芦雁》图,是他在台湾期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春晓访梅》画家通过描绘人们在早春时节踏春访梅的情景,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被收入1990年《台湾美术年鉴》。扇画《高士临溪》图见刊于《台湾文献书画扇面专辑》。其个人传记被收入《明清至近现代名家名录》。

晚年的林嘉,回到了家乡。他在自家的小院里,种满了花草,每日与笔墨为伴。此时的他,不再追求名利,绘画对他而言,是与自己、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他将一生的经历、感悟,都融入一幅幅画作中。那些画作,有的被乡里人收藏,有的随着岁月的流逝,散落在民间。

存世山水小品主要有《清溪泛舟》水墨纸本,山水扇面有《水墨山水》多幅和设色山水《柳溪钓碧》《高士观瀑》《深山访友》图等。《行吟》图为福州市博物馆收藏,《人物》图入载《福建历代名人书画选集》,名录《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闽台历代国画鉴赏》等。写意花鸟精品《紫藤八哥》图,运笔遒劲,线条纵逸,墨彩交融,见刊于《诏安历代台缘书画家作品选》。

林嘉作为后期诏安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对诏安画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艺术风格和技法特点为诏安画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元素,推动了诏安画派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他的画作也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