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闽南日报

久久为功聚人道之力 扬鞭奋进谱博爱之歌——漳州市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日期:09-04
字号:
版面:第05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漳台红十字大学生人道之旅夏令营搭建起交流平台

市红十字会参加省应急救护大赛风采

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为困难群众送上慰问。

市县两级应急救援队伍不断充实

“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跨越国界、种族、信仰,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活动。”这面旗帜,以炽热的“红”为底色,为漳州大地增添一抹温暖而坚定的色彩。

自市红十字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全市各级红十字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省红十字会的关心指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三救三献”(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主责主业,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交出了一份人道主义事业的厚重答卷。

党旗红

以党建掌舵铸魂 引领征程永葆本色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红十字会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党是引领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市红十字会自觉以高质量党建带动高水平会建,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推动我市红十字工作高位发展的不竭动力,确保红十字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022年1月,市红十字会成立党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有序展开,一系列党建业务工作制度形成并落实,强化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芗城区紧随其后,成立全省首个县(区)红十字会党组,得到省红十字会高度肯定。截至目前,全市红十字会系统有4个党组、5个党支部,实现了系统党组织“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跃升。

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市红十字事业行稳致远。“党员学急救、危机当先锋”等品牌,成为党建与核心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市红十字会与多个市直机关单位部门、群团组织联合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围绕创伤救护、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等内容进行授课,提高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自救互救和防灾避险能力,在应急处置突发事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救灾救助救护一线飘扬。

生命红

以“救在身边”扎根 织密网络守护安康

聚焦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红十字会的殷殷嘱托。市红十字会坚持守正创新,向群众学习开展应急救护工作新思路,并最终以群众需求为落脚点推动培训,在群众中树立起“救在身边”的良好口碑。

一组组数据印证着市红十字会构建“救在身边”应急救护新模式的坚实步伐:AED配置2018年从零起步,如今遍布漳州公共场所共533台,配置比例跃升至1.05台每万人;“全民学急救”成为2025年政府为民办实事新项目,预计未来两年普及培训25万人……

更重要的是,这些投入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实际能力,教科书式的急救在漳州不

断上演。

去年6月,漳州台商投资区一中学内一名教师突发晕厥,两名教师同事迅速使用心肺复苏和校内AED施救,成功恢复其心跳,为后续医疗救治赢得宝贵时间。无独有偶,去年7月,平和县教师赖俊生和国网平和县供电公司员工赖智明循着花山溪畔的呼救声跃入湍急的水流,运用所学应急救护技能成功营救两名溺水青年。回忆起危急时刻,他们说:“感谢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给了我救人的底气。”

成功的应急救护体系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近年来,漳州开创多个全省先河:成为首个将应急救护持证和普及培训同时纳入为民办实事盘子的地级市,累计培训救护员8.56万人次,开展普及培训78.16万人次,超额完成历年任务目标。全市建成3个应急救护培训基地,461名应急救护师构筑起坚实的人才支撑,扭转了基层师资匮乏的困境。

这份投入结出累累硕果——“深化‘互联网+医疗’打通生命绿色通道”的创新实践,获得全国政协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市红十字会参赛队伍连续三届荣获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团体二等奖,创下历史最佳战绩。每一名救护员,都是守护生命的平凡英雄。

2023年11月,一面锦旗送到了闽南师范大学卫生所主管护师、漳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员林雅玲的手上,感谢她用黄金一分钟急救,挽回了一名三岁半女童的生命。作为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也是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林雅玲从医十余年,于2022年取得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证。八年间,漳州涌现出包括林雅玲在内的14位红十字救护员成功施救的感人事迹,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在街头巷尾落地生根,闪耀着生命之光。

本色红

以高效救援为基 锻造力量驰助八方

“中国红十字会在重大灾害救援、保护生命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善事”。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给予红十字事业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面对多发的台风、洪涝等灾害风险,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红十字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应急救援再提标,对接纳入全市应急救援体系,与市应急局签订防灾减灾救灾联动工作机制合作协议,完善灾害应急预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市县两级应急救援队伍不断充实。目前,我市共组建二十余支救援救护志愿服务队伍,覆盖搜救、赈济、医疗、水上等多个领域,应急救援工作机制更加机动灵活、快速高效。

在中国红十字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现场,我市红十字水上救生志愿者顶酷暑、冒风雨,全身心投入训练演练,出色完成各项演练任务,充分展示了我市红十字志愿者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专业技能水平。多年来,市红十字会8次开展市红十字应急队培训暨演练活动,从应急响应、队伍派遣到营地建设、灾民安置、收发物资等方面,全面丰富我市应急队伍的救援知识和技能。救灾帐篷、折叠床、家庭箱、AED设备等一批应

急物资配置完成,红十字救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防灾减灾的网络正在乡村深处扎根。云霄县、诏安县、平和县、华安县四个县灾后恢复重建博爱家园项目基本完成,通过完善防灾设施、培育基层红会组织、建立志愿队伍三管齐下,稳步打造备灾救灾项目基层试点,将被动救灾转化为主动备灾,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

热血红

以人道使命聚力 接续送暖传递希望

要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红十字事业的殷切希望。

每一位漳州红十字工作者都不曾忘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最强的使命感助推人道救助稳步向前,推动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有序发展。

在“三献”事业中,平凡人也能成为生命的“摆渡人”。今年“五一”前夕,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一场生命的接力悄然进行——医药工作者胡萍萍用爱心为血液病患者送去了新生的希望,成为我市第2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自2002年起,她默默为生命“续航”,年均献血1.6次,累计8400毫升,相当于2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2017年,她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3月,当配型成功的电话响起,她毫不犹豫答应捐献。捐献结束后,胡萍萍在病房爱心留言区写下:“别放弃,有无数爱心志愿者等着和你们一起拥抱新生。”

胡萍萍的话成为漳州红十字会“三献”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多年来,我市在生命接力的崇高事业上成绩显著,“三献”工作各项重要指标实现成倍或数倍增长。

同心红

以深化交流筑桥 跨越海峡拓展合作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斯波利亚里

茨时,强调人道主义是能够凝聚不同文明的最大共识。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同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宗旨相融相通。

这一共识正在转化为具体行动,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岸红十字工作者间架起了共同桥梁,一系列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的人道行动有序展开。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全省规模最大的台胞人道救助项目“红十字台胞应急救助基金”在漳设立并实施救助,为遭遇突发困难的台胞撑起一片天。各级红会积极协助患病台胞返台就医,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妥善处理涉台突发事件,成为服务台胞的温暖港湾。

一系列面向台胞的生命守护行动,为两岸人道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23年起,漳台红十字大学生人道之旅夏令营连续举办三届,两岸红十字组织搭建起了新的交流平台,在人道公益事业中增进漳台青年交流、传播红十字精神。在去年的夏令营中,台湾虎尾科技大学博士生吴孟锠说:“很感谢这次夏令营,我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急救知识,还和漳州的同学们在交流中增进了友谊。”

不仅如此,对外,市红十字会还与金门红十字组织等开展主题交流,积极参与“海峡博爱论坛”,紧密编织起两岸人道纽带;对内,依托漳州台商投资区红十字会等组织,服务台企开展救护员培训、困难救助等人道项目,促进在漳台胞融入当地人道事业。持续的“走出去”交流与“沉下去”服务相互促进,使得一个以“救助-交流-保障”三步骤为闭环的漳台人道工作机制日益成熟,经验做法获得省红十字会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当前,海峡两岸红十字生命教育体验馆服务阵地的建设,正推动着两岸人道交流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

根基红

以改革破局开路 固本强基激发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强调:“希望中国红十字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增强责任意识,推进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

八年间,市红十字会风起帆扬,奋楫争先,不仅在聚焦主责主业中提升人道救助水平,也在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中夯实事业发展根基,进一步发挥人道领域桥梁纽带作用。

2020年,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在全市红十字系统推进。落实市委群团改革工作部署,市县两级红十字会改革方案全部印发实施。通过改革完善架构、配齐班子、充实队伍,5个重点开发区(投资区)先后成立红十字会,填补了全市人道主义工作网络的空白。此后,伴随机构改革的深化,全市红十字系统开创发展新局面:

——管理体系愈加成熟。逐步形成“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现代治理结构,积极对接纳入省“红博云”工作系统,信息赋能提升公信力建设。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福建省红十字会条例》,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依法治会兴会之路行稳致远。

——阵地建设稳步拓展。2018年以来,全市新建包括景区救护站、博爱驿站、生命教育体验馆(教室)、博爱家园、应急救护培训基地、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等在内的红十字工作阵地29个,较2018年增长866.7%,一张纵向贯通市县、横向辐射社区的服务网已然形成。

——志愿力量蓬勃生长。新增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44支,较2018年增长232%,从零起步培育30个志愿服务项目,分领域、按专业开展人道主义服务。市红十字“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队荣获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相关项目成为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最美”先进典型。谢小琼等获评中国红十字会优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李立峰、陈艺君等荣膺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之星”,发挥榜样力量,将红十字精神播撒至街巷阡陌。

八载砥砺奋进,初心历久弥坚。回望征程,那面以“红”为底的人道旗帜,始终高扬在服务人民的最前沿。它是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先锋本色,是生命接力中涌动的热血温度,是跨越海峡紧握的同心纽带,更是深植基层、服务万家的事业根基,它们汇聚成动人的一抹“漳州红”,书写着漳州市红十字会第六届理事会的新时代答卷。站在新的起点,漳州市红十字会将继续高举人道旗帜,牢记初心使命,勇担时代重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架设更坚实的爱心桥梁,谱写更温暖的博爱华章。

☉漳州融媒记者 黄天航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