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96岁高龄的女性患者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等症状,被家人紧急送入漳州市医院。急诊检查显示她的左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这是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随后,在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科团队的迅速行动下,一场微创取栓手术成功开通了其闭塞的血管。术后第一天,老人家的肢体功能已基本恢复。
这样的生命奇迹,在漳州市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科(以下简称神内介入科)已是寻常。2023年,市医院神内介入科与神经内科一起成功跻身国家级重点专科行列,成为守护闽南地区乃至周边百姓脑血管健康的“国家队”成员。这支精锐力量年服务患者超14万人次,其成熟的取栓技术和高效率的救治流程,已成为全国市级医院的样板。
与时间赛跑
构建全国领先的卒中“生命急救网”
对脑卒中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更是减少残疾的关键。当脑血管闭塞时,每延迟一分钟开通,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如何尽可能地缩短救治时间,是我们团队的头等大事。”科室领头人、主任医师易婷玉说。
为此,漳州市医院打造了一条全国领先的“生命通道”:以卒中护士和医生组成的移动卒中团队为核心,将救治流程一体化、智能化。患者在绿色通道中即可完成一站式脑血管评估;依托智能影像判读系统,病灶无处遁形;5G医疗网络的运用,更实现了“上车即入院”,患者在救护车上即可启动院内救治流程。福建省首台低场强磁共振的启用,进一步缩短了救治时间。
畅通无阻的院内绿色通道与院前急救无缝衔接,为抢救赢得了黄金时间,而取栓技术的持续突破,则为疗效安上了“双保险”。科室团队提出的多项取栓技术,获得国际国内广泛认可与应用。主任易婷玉荣获“中国神经介入十佳手术医师”,团队成员屡次在全国取栓比赛中摘得奖项。
为行业造血
打造神经介入“人才孵化器”
作为国家级神经介入培训基地,神内介入科肩负着为全国输送专业人才的重任。易婷玉、吴燕敏两位主任医师受聘为国家“百万减残工程”特聘讲师。易婷玉获评“国家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优秀讲师”。
科室创新构建了“临床—教学”一体化培养体系。每周安排两次系统授课,在导管室推行“手术跟台+实时讲解”模式,让抽象理论即刻转化为实战技能;建立“模拟—实操—考核”闭环机制,学员先在体外模拟器上磨炼手感,再逐步参与真实手术。科室自主研发的脑动脉取栓数据库收录上千例手术影像,按难度分级标注要点,成为学员积累经验的宝库。“每周的病例讨论会上,老师带我们深入分析手术录像,复盘每个关键决策点,收获满满!”一位进修医生感慨道。
近五年来,科室已为全国25个省市(含中国台湾地区)培训了237名神经介入骨干医生,其中114人来自三甲医院。此外,科室举办的46期全国取栓短期培训班,培养了300余名取栓医师,并接待了多批外省市卒中中心参访团。教学相长,这支“国家队”正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神经介入技术的规范化发展注入“漳医力量”。
向前沿挺进
发出脑血管领域“漳州强音”
科研实力是衡量“国家队”成色的重要标尺。漳州市医院神内介入科不仅临床技术过硬,其救治理念与科研探索同样走在行业前列。
科室较早建立了系统的急性脑梗死取栓数据库,成为科研创新的坚实基石。扎实的临床与科研积淀,使科室多次受邀参与全国多中心的前沿临床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国际顶级期刊。团队还深度参与了多项全国性指南、共识及专业书籍的撰写工作。
学术交流的平台搭建与影响力辐射,是科室另一大亮点。近日,漳州市医院神内介入科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脑血管病科联合主办了第七届漳州脑血管病培训班。培训班汇聚了国内顶尖专家,围绕急性卒中救治、介入技术新进展、罕见病诊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护理实践及青年学者培养等热点领域,开展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科室团队也积极在全国舞台上发出“漳州强音”,团队多次受邀在国内外脑血管病大会上分享漳州团队的经验。今年年初,在第二十二届中国脑血管病论坛上,团队成员易婷玉、吴燕敏、林定来、林晓晖同时受邀参会并作专题报告。
从最初仅24张病床的普通病房,到如今拥有百余张床位、独立专科ICU的国家级重点专科,漳州市医院神内介入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提升技术硬实力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青年医师培养,尤其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目标是打造一支技术精湛、服务温暖、群众信赖的高素质团队。”易婷玉表示。
☉漳州融媒记者 杨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