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市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的要求,以规范政府资金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对中介代理指定权为切入点,创新打造漳州市工程建设项目网上中介服务平台,构建中介服务“统一大市场”,实行“统一平台、统一流程、统一评价、统一监管”的模式,推动中介代理服务走向规范化,保障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优化了建筑市场营商环境。
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成交45707个项目,其中随机委托项目占比达85.25%,中介服务费用较预算节省达11%,累计为项目业主节省资金1.22亿元。
项目入驻与中介准入并行 有效打破信息壁垒
从去年开始,我市要求使用财政和国有资金采购工程项目服务未达到公开招投标要求的采购单位,必须统一通过网上平台发布服务需求,平台管理机构及行业主管部门按管理层级审核采购公告,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自愿报名竞选,将以往“看不见”的领域“晒”在阳光下。同时,平台按照“宽进严管、分级分类、客观公正、动态管理、惩戒清退”原则,不设置中介机构入驻门槛,放宽准入限制,采购单位采用随机抽取等方式选取中介服务机构。截至目前,平台共进驻中介机构2064家,涉及发改、财政、住建、林业、水利等11个行业领域,覆盖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全市财政性资金及国有资金购买中介服务构建“统一大市场”。
政策指引与监管监督并举 提升中介服务效能
在明确业主单位选取中介的方式上,平台还出台了《工程项目网上中介服务平台直接委托审核操作规程》,明确业主单位可采用随机抽取、网上竞价和直接委托三种方式在平台上选定中介机构,以适应项目多元化和灵活性的需求。
拓宽选择渠道的同时,平台还紧盯廉政风险点实施精准监督,针对采用直接委托方式的项目予以重点关注和专项分析,有效压缩了“熟人指定”“量身定制”等操作空间,规范中介机构选取工作。同时,平台同步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主管部门开设“监督之窗”。“监督之窗”梳理出中标率异常、IP重叠等11类异常交易数据以及中介机构投诉信息并提示重点关注。当中介代理机构中标数据异常、IP地址重叠等风险点发生时,系统自动预警,提示相应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处置,实现智能化风险管控。
平台在中介机构与项目业主之间建立起更加平等、透明的双向选择机制。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成交项目45707个,其中随机委托项目38964个,占比达85.25%。
正向激励与约束惩戒并重 打造高效中介超市
平台还设立了中介机构承办事项信用评价机制,从平台考核、部门“双随机”核验、业主评分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分,分档次给予星级评定。中介机构星级越高,受业主关注度越高,承接业务机会越多。积分实施动态管理,实现星级评定“可上可下”,倒逼中介机构及执业人员自觉规范执业行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截至目前,已有309家中介机构新晋为四星级,821家中介机构因系统综合评价体系被予以降星。针对情节严重、违规违法的中介机构,平台坚决予以清退,并规定自退出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入驻,有力净化中介服务市场环境。
依托漳州市工程建设项目网上中介服务平台,相关部门以数字化、动态化方式实现全覆盖监管,开展年度考核及“双随机”考核线上自评、复核考评+实地核查工作,重点打击“皮包公司”“空壳公司”参与围标串标、低价恶性竞标、买标卖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推动中介服务市场持续规范和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运行以来,平台开展年度考核实地核实2次,全覆盖中介机构2046家,暂停违规中介服务事项2557次,清退违规中介机构45家;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中介服务事项全覆盖式“双随机”考核4次,实地核查中介服务事项1710个。中介市场正朝着更加健康、透明、规范的方向发展。
本组文图由 漳州融媒记者 沈小琴 通讯员 吴琳瑛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