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漳浦县望山文化广场灯火如织,人潮涌动。8月26日晚,随着探甲·南天乐队奏响《海阔天空》的熟悉旋律,数千名观众齐声合唱,歌声在夜空中回荡,点亮了这座千年古城的静谧夜晚。这场由中共漳浦县委宣传部主办的公益性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成为观察漳浦夜间文旅活力的重要窗口。
演出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形式,打破观众年龄界限。探甲·南天乐队演绎的《下一个天亮》《童话》等流行金曲引发年轻观众共鸣;县竹马戏传承保护中心带来的《唐二别妻》和歌仔戏《一代相国蔡新》选段则唤起老一辈观众的戏曲情怀;而活力四射的街舞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这种“传统+现代”的混搭模式,实现了文化服务的全龄段覆盖。
演出所在地——望山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是漳浦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县委宣传部推动下,该广场得到提档升级,致力打造具有漳浦特色的精神文化家园品牌。
作为本土培育的青年文旅志愿服务队,探甲·南天乐队已成为漳浦夜间文化的一张名片。乐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身份涵盖教师、摄影师、食品检测员等,因热爱音乐和漳浦的宜居环境汇聚于此,用旋律传递城市温度。今年来,乐队活跃于校园、广场、商圈与公园,推动“一支乐队带动多个消费场景”的良性互动。探甲音乐总监林少鹏表示:“我们希望用音乐展现漳浦夜晚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愿意留下来、走进来。”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本次系列演出实现了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的创新对话。年轻乐队与非遗戏曲同台共演,不仅是艺术形式的碰撞,更是文化传承的代际接力。竹马戏传承人感慨:“与流行乐队合作,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艺术传播的新路径,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本土文化。”
“这类惠民演出既丰富了群众夜间生活,也有效激活了周边消费。”漳浦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跃进表示,当地正以“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模式,持续打造“欢喜斗阵行”公益演出品牌。活动期间,广场周边餐饮营业额明显增长,夜间人流量较平日提升约200%,形成“文化引流—消费留存—经济增值”的良性循环。未来,漳浦将依托文化IP建设,打破夜间经济对餐饮购物的单一依赖,构建“文化+”多元消费生态。该系列演出将持续推进,结合节气时令策划主题内容,实现常态化文化供给。
下阶段,漳浦将加快打通文化场馆、旅游景区与商业综合体的时空壁垒,延伸夜间消费链条,推动夜间经济从单一消费向复合体验转型,让文化活力真正成为带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林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