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闽南日报

语言规范使用非小事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07版:教育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爸爸,‘警察蜀黍’有错吗?”二宝读小学二年级,就“警察蜀黍”四个字和我较起真来。

“爸爸,你看,这里就写‘警察蜀黍’的呀。”二宝指着一份宣传材料言之凿凿。

是啊,当下“警察蜀黍”比“警察叔叔”更“面熟”。不少官方推出的公众号文章,更喜欢用“警察蜀黍”这一表述。如果说“警察蜀黍”是“冒牌货”,那么这一货色已达到乱真之程度。然而,再怎么“乱真”,冒牌还是冒牌。

就语言来说,规范使用是基本要求。基于语言使用存在着分歧和不规范现象的客观事实,国家出台规定,加以规范,为人们共同遵守语言规范而进行有效的交际提供遵循。

拿“警察叔叔”来说,那是对人民警察的习惯称呼。“有困难就找警察叔叔”,这话伴随着孩子长大,“警察叔叔”的表述深入人心,成了规范用词。“叔叔”二字饱含对人民警察的亲切感。而“蜀黍”二字,源自叔叔的谐音,是网络用语,系网络“产物”。网络上怎么流行使用,主流传播媒介和学校教育不应拿“警察蜀黍”取代“警察叔叔”。否则,只会带偏孩子,混淆孩子对汉语规范的正确认识,给语言规范工作添乱。

语言是发展的,网络时代,与之相匹配的语言随之而来。与其他语言一样,网络语言同样需要规范。再怎么标新立异,规范使用的前提不能少;再怎么突破,规范的边界必须坚守;再怎么流行使用,度的把握必须恰当。

引导小学生规范使用网络语言非小事。小学生是种子,我们给他们什么样的土壤环境,关乎其后天发芽长大。“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今天,我们给孩子的是“警察蜀黍”,后天再想给“警察叔叔”,那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