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九龙江入海口的龙海区浮宫镇邱厝村,一片300多亩的耐盐碱水稻示范田迎来丰收,多个优良品种在盐碱地取得预期效果。
去年,龙海区农业农村局通过扶持专业合作社,引进甬优4949、南桂占、广红3号、袁两优1号等多个耐盐碱品种,在邱厝村中低盐碱地开展系统试种,通过引淡水、沟渠蓄水等排盐降盐技术,结合机械化栽培手段有效改良盐碱地。经2024年、2025年两年实地测产,亩产均超过500公斤,创下当地盐碱地水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除了水稻,区农业部门还积极对接省农科院,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盐碱地改良模式:在高盐碱地块开展耐盐碱绿肥、藜麦、冰菜等作物引种试验,并计划明年大面积推广;在中低盐碱地推广“耐盐碱水稻+冬种蔬菜”轮作模式;在中高盐碱缺水耕地推广“绿肥+藜麦(或冰菜)”等轮作模式,配套排盐降盐、机械化栽培和节水节肥灌溉等技术体系。
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盐碱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也为农民增加了收益,为沿海地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