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市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训练大厅里,总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医生俯身轻抚患者痉挛的肢体,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引导动作。这位医者就是漳州市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江浩清。2025年医师节前夕,这位康复医师因精湛医技与仁心担当,入选福建省“最美医师”。
精湛的医术是江浩清从医路上的执着追求。2008年,江浩清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后入职漳州市医院。当时,康复医学尚属新兴学科。十七年间,他以“拓荒者”的姿态不断探索:2015年赴美国迈阿密大学钻研前沿技术;归国后带领团队填补漳州地区十余项技术空白——经颅磁刺激技术唤醒“沉睡”的意识、喉镜吞咽评估技术帮助脑卒中老人重新安全进食等。“每当看到患者重新开口说话、再次迈步行走时,这就是技术赋予我们最珍贵的职业价值。”他说道。
三个月前,68岁的王某突发左侧大脑半球梗死,导致右侧肢体重度偏瘫,且无法言语,对康复前景感到悲观。王某入院后,江浩清对其进行了早期介入与评估,并制定了个性化、分阶段的康复计划。当江浩清察觉王某的沮丧情绪时,不断用成功案例鼓励他。经过近三个月的系统、艰苦训练,王某奇迹般地恢复了:能独立使用单拐在室内安全行走,且能清晰地表达日常需求和进行基本对话。“是江主任让我重拾了沟通的尊严和生活的希望。”王某激动地说。
如今,江浩清带领的科室已跻身市级重点学科,被授予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盆底康复技术规培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培训基地称号。
作为福建医科大学教师,江浩清将病床化作最生动的讲台。十七年来,经他培养的规培生和实习生已逾百人。在科研领域,他同样笔耕不辍,主持市厅级课题3项、参编专著2部、发表SCI论文4篇,参与的课题曾获省级科技二等奖。2019年,福建医科大学将“优秀教师”称号授予这位临床科研“双肩挑”的医者。
康复科的时钟走得慢——一个简单的抓握动作可能需要重复千百次练习。但江浩清始终相信时间的力量:“康复是陪伴生命重新发芽的过程。”当中风老人颤抖着端起第一杯水时,当脊髓损伤的青年借助支具重新站立时,那一个个瞬间照亮了他十七年如一日的坚守。正如2025年福建省“最美医师”的入选理由中对他的评价:“他以匠心唤醒功能障碍者的尊严,用仁爱诠释新时代红医精神。”
⊙漳州融媒记者 杨婉真
左图:江浩清(右一)为偏瘫患者检查下肢肌张力 黄歆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