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5年高考,长泰一中侯惠娟老师感慨良多:“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十余年,我愈发觉得高三备考如同熬制一锅老汤:教材是扎实的底料,学情是精准的火候,师生同心则是添柴加火的巧劲,既急不得,也省不得。”
让教材成为最可靠的提分利器。侯惠娟说,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几代专家打磨的“真经”,其严谨性与体系性远超任何教辅。高考题再新颖多变,根源终究扎在教材里。日常教学中,她总是想方设法活用教材。比如,必修一的“交流讨论”栏目,让学生分组钻研后上台讲解;教材里的插图,比如合成氨设备图,要求标注各部件作用;不同版本教材的特色素材也会融合补充,有的“化学平衡移动”案例更具体,有的“实验操作细节”描述更细致。事实证明,把教材啃透的学生,面对新题从不慌——考点的来龙去脉早已了然于胸。
用思维导图搭建知识框架。侯惠娟认为,高中化学知识点多且散,学生常说“课上懂了,做题就忘”。她摸索出用思维导图串联的办法,引导学生按教材章节绘制。比如“化学平衡”专题,中心用平衡符号,左侧列温度、压强等影响因素,右侧标对应v-t图像变化。比如有学生混淆“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可以通过绘图清晰区分:“电离是电解质自身解离,水解是离子结合水电离的H或OH。”这种可视化梳理,能帮学生解题时快速调用知识点。
给每个学生搭建“定制阶梯”。化学复习不是“一刀切”的活儿。侯惠娟举例,有的学生方程式书写容易失误,有的在实验题描述是弱项,老师得给每个人搭建合适的“阶梯”。“这届学生里,几个孩子的变化尤其让我觉得,个性化辅导才是提分的关键。”比如,给“方程式困难户”开小灶、帮“实验迷糊虫”找规律、带“计算恐惧症”找巧法等等。其实每个学生在化学上的卡点都不一样,有的缺规范,有的缺方法,有的缺信心。老师要做的,就是蹲下来看看他们卡在哪儿,再递上合适的“梯子”。
“高三化学备考没有捷径,无非是把教材抓实、把知识串牢、把学生的劲儿往对的地方引。就像老农侍弄庄稼,看准苗情细作,自然会有好收成。”侯惠娟说。
☉漳州融媒记者 苏水梅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