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闽南日报

诏安胡家用三代坚守诠释“家”与“国”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07版: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胡贤惠家中三代人从军照(左上为二伯胡洪林、左下为六叔胡洪彬、中上为五叔胡洪海、中下为哥哥胡志猛、右上为弟弟胡君勇、右中为弟弟胡君忠、右下为儿子吴文川)

在诏安县四都镇上湖村,一座农家小院静静矗立。门前悬挂的两块“光荣之家”牌匾与隔壁家同款的牌匾互相呼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无声诉说着一个家族跨越半个世纪的赤诚与坚守。

从20世纪70年代,胡贤惠的二伯胡洪林入伍,到2024年胡贤惠的儿子吴文川接过接力棒,这个平凡农家先后有7人穿上军装,2人提干,8次立功,用三代人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曲“三代从军、七人报国”的家国长歌。“这不仅是家庭的荣光,更是诏安全县人民的骄傲!”近日,诏安县军地领导登门看望慰问时,道出了这份传奇背后的分量。

一颗红星的启程

从艰难岁月中走出的第一代军人

时光回溯到1972年。彼时,胡家九口人挤在不足60平方米的祖厝里,日子过得紧巴巴。全家的生计主要靠胡贤惠的大伯胡洪炎和二伯胡洪林在生产队挣工分维持,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是家里名副其实的“顶梁柱”。就在这一年,征兵的消息传来,点燃了胡家人心中的火种。

“响应国家号召!两个适龄的娃,谁体检合格,谁就去!”在那个依赖壮劳力挣工分的艰难时期,胡贤惠的爷爷、奶奶强忍不舍与忧虑,毅然将她二伯胡洪林送上开往军营的列车。胡洪林是胡家参军报国的引路人,开启了家族延续至今的报国征程。

军营是座大熔炉,将胡洪林这块“好钢”越淬越硬。他从一名普通战士做起,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敢打敢拼的劲头,一步步提干,历任多个重要岗位。在部队的岁月里,他6次荣立三等功,勋章的光芒不仅照亮了个人的成长之路,更在家族子弟心中种下了“忠勇报国”的种子。“二伯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他常说,穿上军装就不能怕苦,更不能怕死。”胡贤惠回忆起二伯,眼神里满是敬佩。

前赴后继接力

从兄弟同袍到叔侄并肩

榜样的力量感召着后来者。1984年11月,胡贤惠的五叔胡洪海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和对二哥的崇拜,毅然报名参军。在部队里,他处处以胡洪林为标杆,训练场上敢啃硬骨头,任务面前从不退缩,很快因表现出色被提干,成为胡家第二位军官。1989年3月,胡贤惠的六叔胡洪彬也如愿穿上了“橄榄绿”,因同样在部队中表现出色,荣立三等功。至此,胡家第一代已有3人投身军营,“一门三军人”的故事在上湖村传为佳话。

岁月流转,胡家的报国情怀在第二代身上传承。胡家第二代也有3人入伍,分别是胡贤惠的哥哥胡志猛,弟弟胡君勇、胡君忠,其中,胡君勇在服役期间表现优异,荣立三等功。数十载岁月流转,胡家的军装从未“断代”,橄榄绿与闪耀的红星,成为这个家庭最珍贵的传家宝。

更令人动容的是,未能参军的家人同样在用行动诠释着担当。胡贤惠的父亲胡洪荣,当年因“家里总得留个人”放弃了入伍机会,却主动加入民兵组织,以另一种方式守护家园。“看着晚辈们一个个穿上军装,就像自己也圆了梦。”老人的话语里满是欣慰。

薪火相传的誓言

第三代续写“胡家荣光”

2024年9月,胡家小院再次迎来荣耀时刻——胡贤惠的儿子吴文川,带着全家人的期盼光荣入伍,成为这个家族第三代军人。出发前,他抚摸着舅舅留下的旧军装,郑重承诺:“一定要像长辈们那样,在部队好好干!”

这份承诺很快有了回响。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刻苦训练,吴文川在新兵中脱颖而出,被选拔参加2025年一项重大任务。消息传来,胡家上下欢欣鼓舞,邻居们也纷纷上门道贺:“这孩子真是好样的,不愧是胡家的后代!”

“看他晒黑了、结实了,做母亲的哪能不心疼?”胡贤惠望着儿子的照片,语气里有疼惜更有骄傲,“但他总说,部队里比他辛苦的人多着呢,这点累不算啥。”曾荣立战功的胡君勇谈起外甥,眼中满是期许:“部队最能锻炼人,看到他能吃苦、肯担当,我们就知道,胡家的精神传下去了。”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个家族跨越三代、接续从军?在胡家客厅的墙上,“三个要”家训给出了答案:“一要永远感恩组织栽培,二要传承听党指挥的家风,三要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这28个字,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而是刻在胡家几代人骨子里的信念。

从“光荣之家”牌匾首次挂上家门,到如今成为诏安县“全国双拥模范县”的闪亮注脚。“当兵就是为了守护身后的万家灯火,穿上军装就意味着扛起如山责任。”胡洪林的话,道出了所有胡家军人的心声。如今,这位满头华发的老兵依然时常给晚辈们讲起军营往事,他坚信,只要国家需要,胡家的年轻人还会继续穿上军装,让忠诚于党、献身国防的誓言,在家族的血脉中永远流淌。

⊙漳州融媒记者 王琳雅

通讯员 戴伟国 江振存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