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闽南日报

扫个码,食品“前世今生”全知道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03版:县区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长泰举办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扫这个码,蔬菜‘前世今生’全知道!”近日,长泰区在行政服务中心举办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工作人员耐心指导,帮助群众扫码识菜。居民陈阿姨好奇地拿起手机,“滴”的一声,就扫出了桌上韭菜的种植档案。这让她惊叹不已。

这是长泰区构建“全民参与、全链监管”食安治理体系的一幕。2025年以来,长泰区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织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末端、从农村集市到校园食堂的食品安全防护网。

一品一码 全链条守护

“这批韭菜抽检全部合格,可以放心上市。”在长泰区坂里乡韭菜种植基地,种植户老李看着快检人员递来的合格单,脸上露出笑容。

作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坂里韭菜”曾因个别农户滥用农药陷入信任危机。今年以来,长泰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农业农村局打出“日常巡查+突击抽检”的组合拳,对种植基地、农资店、收购点开展“穿透式”检查,90批次快检全部合格,让“坂里韭菜”重新赢得市场认可。

“以前施肥打药凭经验,现在技术员上门指导,收购商还要看检测报告,标准严了,收入反而稳了。”老李算了一笔账,规范种植后,韭菜收购价反而大大提高。如今,50家收购商全部签订质量承诺书,“坂里韭菜”品牌实现高产向高质转变。

从田间到餐桌,监管链条不断延伸。在校园食品安全领域,“你点我督”“守护第一餐”活动已成常态。2025年春季开学初,长泰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教育局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组成监督组,直击学校食堂后厨。“从大米保质期到餐具消毒记录,每一项都看得很仔细。”家长代表张女士在检查后说,“看到食堂公示的食材来源追溯码,孩子在学校吃饭,我们特别放心。”

针对中高考等关键节点,长泰区更是提前介入、全程护航。今年中高考期间,执法人员以供餐单位、学校食堂为重点,对48家次食品经营主体开展风险排查,在342批次食品快检中发现2批次不合格产品,当即督促下架,确保考生饮食安全。而“红黄绿”三色评榜机制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实现学校自查、部门巡查、乡镇督导的无缝衔接,目前全区83家学校食堂至今保持“零红榜”,校园食安防线持续筑牢。

在流通环节,“一品一码”追溯体系让食品“来路可查、去向可追”。走进农贸市场,商户们熟练地用手机扫描农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上传进货信息。“以前顾客问‘菜从哪来’,我答不上来;现在一扫就知道产地、检测结果,生意更红火了。”摊主刘大姐说。截至目前,全区285家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177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纳入追溯系统,累计上传数据620.92万条,“源头赋码、凭证销售”成为市场常态。

铁腕整治 穿透式监管

“没想到滥用添加剂会被起诉,这给我们所有的经营者敲响了警钟。”在长泰区某食品企业的车间里,负责人林某看着墙上张贴的典型案例通报,语气凝重。

该案中,涉案企业在生产食品时非法添加有毒、有害成分,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检察机关不仅对涉案人员提起刑事诉讼,更以公益诉讼追责,要求企业承担惩罚性赔偿并公开道歉。“这起案件的意义不仅在于惩处违法者,更在于向全社会释放‘食品安全无小事’的强烈信号。”长泰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股负责人郭建鹏表示,司法与行政协同发力,形成了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零容忍”震慑。

这样的铁腕整治并非个例。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中,长泰区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小作坊、小商店、小集市”,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

去年年底,执法人员在抽检中发现,某馒头店销售的馒头甜蜜素含量超标,当即责令停止销售并对其立案查处。“以前觉得放点添加剂让馒头更甜软,不是什么大事,现在知道这是触碰红线的行为。”事后,店主陈师傅主动参加了食品安全培训,如今,他店里的原料采购、生产过程都严格记录在案。这起案例因此成为基层执法的鲜活教材。

截至目前,长泰区共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643次,出动人员1492人次,查办行政案件72件;批捕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案件1起1人,起诉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案件1起2人。一系列“组合拳”让违法者付出代价,更让群众看到了政府守护食安的决心。

刚柔并济 多元化共治

“多亏了工作人员指导,我们及时整改了外包装标识不规范问题,没被罚款还学到了规范知识。”长泰区某生鲜超市林女士感慨道。

今年初,她因蜜饯外包装未见生产日期标识问题被检查人员发现,本以为会面临罚款,没想到执法人员只是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并耐心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这种“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的柔性执法,正是长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今年以来,长泰区市场监管局推行“刚柔并济执法+包容审慎监管”机制,适用“首违不罚”等清单不予处罚5件,减轻处罚7件。“处罚不是目的,规范才是目标。”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教育引导、责令整改等替代性措施,既守住了安全底线,又给了市场主体纠错空间。

在严格监管的同时,服务赋能同样给力。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薄弱环节,长泰区开展“精准滴灌”式培训:邀请专家走进“文昌讲坛”解读校园食安标准,组织追溯平台技术员手把手教学“一品一码”操作,5场线下培训、6场线上课程覆盖全领域从业者。在储备粮管理领域,5名干部取得高级保管员证书,持证率100%,“智慧闽粮”系统实现原粮出入库全程可视化监管。

社会共治的氛围日益浓厚。除了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长泰区还通过“你点我检”“有奖举报”等方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上次我反映小区门口摊贩卫生问题,第二天就有人来检查,回应特别快。”市民赵先生说。目前,全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产品达2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个,诚信经营、尚德守法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专项整治到日常监管,从技术赋能到社会参与,长泰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织密织牢食品安全防护网。如今,漫步长泰街头,市场里的新鲜食材、餐馆里的安心饭菜、校园里的营养午餐,共同描绘出“食安长泰”的民生画卷。“食品安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持续创新监管模式,让每一份食品都经得起检验,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长泰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国荣表示。

☉林少虹 张小燕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