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闽南日报

“金包银”饰品走红 是“真香”还是“套路”?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07版:经济       上一篇    下一篇

继白银、铂金等贵金属相继走红,成为黄金“平替”后,又一种名为“金包银”的贵金属饰品也悄然走俏市场。所谓“金包银”,指的是在银质基底的表面上覆盖一层薄薄的黄金,使饰品外观与足金几乎无异,但价格却更为亲民。近日,记者走访漳州市区后发现,多家主打“金包银”的金银珠宝商店涌现,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选购。那么,这种看似“物超所值”的饰品真的靠谱吗?

走进漳华路附近的万福珠宝“金包银”店,琳琅满目的金色首饰映入眼帘,乍看之下与普通黄金饰品毫无二致。“其实这些都是‘金包银’首饰,肉眼根本分辨不出区别。”导购员小沈热情地向顾客介绍。正在挑选饰品的林女士手持一条素圈手镯端详:“确实和黄金一模一样,现在金价太高,买‘金包银’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林女士看中的素圈手镯为例,按照8月6日当日的市场价格来算,金价780元/克,银价13元/克,加上27元/克的手工费,这款手镯总重27.67克(含金1.36克,含银26.31克),售价2000余元;若是同等重量的足金手镯,加上加工费则需两万余元。相比之下,“金包银”手镯价格仅为同克重足金手镯的十分之一。“手链、项链这类工艺更复杂的‘金包银’饰品虽然是一口价售卖,但其价格同样远低于足金饰品。”小沈接着说道,“‘金包银’饰品确实性价比很高。我们店的饰品均有证书记录,消费者可放心购买。”

尽管“金包银”饰品越来越受消费者关注,但多数主流黄金珠宝品牌并未推出此类产品。问及原因,漳州珠宝城CEO卢万辉表示,“金包银”检测难度大,导致其后期回收困难,容易引发纠纷,因此暂不涉及该领域。记者走访市区多家金银回收商铺了解到,商家们均明确表示拒收“金包银”产品。不过大多数售卖“金包银”的商家仍有提供自家产品回收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关于“金包银”相关消费提醒中提到,“目前市面上所谓的‘金包银’产品,不论是线下店还是网络渠道销售,本质都是银首饰,绝大多数是镀金的产品,并非手工‘包金’。另外,很多商家在销售时通常会标注金重、银重作为卖点,但这种行为很难验证,其金重、银重分别是多少,连珠宝行业专家也难以分辨,更何况是普通消费者。”消费者若仅追求美观且预算有限,可选择“金包银”作为替代品;若有投资或保值需求,建议还是直接购买纯金。

■漳州融媒记者 闫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