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漳州市医院神经内科成功跻身国家级重点专科行列,成为福建省少数进入神经疾病诊疗“国家队”的科室。近日,记者走进这家百年老院的高新总部院区,探访这支守护脑健康的精锐之师,揭开其从市级重点到国家级标杆的“进阶密码”。
破解脑疾痛点
让患者揣着安心回家
近日,市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与运动障碍专病门诊,62岁的陈大爷刚做完经颅磁刺激治疗。陈大爷患帕金森病3年,曾辗转多家医院,去年才到漳州市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从精准诊断到药物调整,再到经颅磁刺激治疗,每一步都有专人跟进,像家里人一样贴心。以前我的手抖得端不住碗,现在能自己夹菜、盛饭了。”陈大爷笑着说。
在神经内科,这样的安心故事比比皆是:15岁的癫痫患者小李,因频繁发作找不到病灶,通过科室的“癫痫长程脑电波监测”锁定致痫灶,规范用药后半年未发作,现在能正常上学;50岁的张阿姨因长期失眠就诊,多导睡眠监测显示她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医生为她调整了呼吸机参数,现在她终于能睡上整觉了;70岁的王奶奶因记忆力下降被诊断为认知障碍,通过嗅觉评估、黑质超声、基因筛查等“组合拳”,明确了阿尔茨海默病分型,医生为她制定了个性化方案,现在她已经能记住一些日常事务。
“脑疾病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诊疗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目标,是让患者揣着问题来,带着安心回家。”神经内科主任石炎川表示。
亚专科“分兵作战”
织密脑健康守护网
“神经内科的硬实力,来自分兵作战的亚专科体系。”石炎川说。目前科室设有脑血管病、神经重症、认知与运动障碍、癫痫与脑电图、睡眠障碍、周围神经与肌肉疾病等亚专科,每个亚专科都有“拿手好戏”,覆盖了脑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
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业是创造生命奇迹的先锋队。脑血管病专业涵盖脑血管病介入和脑小血管病专业,打造覆盖脑血管病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于一体的多学科诊疗模式。科室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创新打造了“上车即入院”的5G+智慧急救模式,动脉取栓技术常年位居全国500余家高级卒中中心前列。
“帕金森病不是绝症,我们能帮患者重新掌控生活。”这是认知与运动障碍科的共识。目前科室已参与完成多例“DBS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术)”,帮助帕金森患者缓解手抖、僵硬等症状。2023年开展的“虚拟现实技术(VR训练)”,用于帕金森患者的平衡、步行训练,已获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100余例患者从中受益。
癫痫的核心是找对病灶,而脑电图是“侦察兵”。团队医生赴国内顶级癫痫中心进行专业培训,目前有2名医生通过“CAAE脑电图中级考试”、3名医生通过初级考试,能熟练开展“癫痫长程脑电波监测”。癫痫与脑电图专业也成为“国家二级癫痫中心”“福建省癫痫联盟单位”。
周围神经与肌肉疾病专业是揪出手脚无力的“侦探”,2019年起科室开展的肌电图检查,能诊断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等疑难杂症。睡眠障碍专业是解开睡眠密码的解码器,2022年起科室开展的多导睡眠监测,能监测睡眠结构、呼吸暂停、肢体运动等10余项指标,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精准数据。
育人才强科研
为学科发展注入“源动力”
作为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神经内科每年招收10余名规培生,结业考核通过率100%。
“带教老师常说,看病不仅是看病,更是看人,要让患者觉得‘你懂他’。在这里,我学会了用脑电图+临床的思路诊断癫痫,也学会了怎么和患者拉家常。”规培医生小林说。
除了传帮带,科室的科研也不落下。“科研是‘临床的眼睛’,能让我们更懂‘脑’,更懂患者的需求。”石炎川说,比如VR训练应用于帕金森病的研究,就是从患者的需求出发——帕金森患者需要平衡训练,但传统训练枯燥、单调,他们就用VR技术模拟过马路、走楼梯,让训练更接地气,也更有效果。
据统计,目前科室已发表SCI论文5篇,参与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3项,获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福建医科大学启航基金”4项、“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
从1979年与神经外科合建神经科,到2005年独立为神经内科,再到2023年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漳州市医院神经内科用44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规范、精准、创新的道路。“未来,我们要继续做好百姓的脑健康守护者。”石炎川表示。
⊙漳州融媒记者 杨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