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泉州晚报

高校宿舍禁挂床帘

日期:04-26
字号:
版面:第05版:评论·民声       上一篇    下一篇

主持人:4月23日,“多地高校禁止学生挂床帘”登上热搜第一。西北民族大学今年1月发布学生公寓管理办法,严禁学生在宿舍挂门帘、床帘(布帘),如有违反由教学单位责令立即拆除。3月27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也要求禁止私拉床帘等行为。河北张家口学院近期还开展了“学生宿舍床帘专项整治”行动。高校禁止学生挂床帘,众说纷纭,你如何看待?

本期嘉宾:杨李喆、丁慎毅、王志军

出发点是好

□杨李喆(职员)

禁止学生悬挂床帘有其合理性。学生公寓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宿舍里悬挂床帘存在一定消防安全隐患,床帘属易燃品,一旦失火,火势有可能顺着帘布急速蔓延,严重威胁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悬挂床帘对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影响。例如,床帘通常会将床铺围得严严实实,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容易滋生细菌、螨虫等有害物质。还如,若床帘的材质和设计不符合安全标准,还可能存在勒颈、窒息等风险。基于此,禁止学生悬挂床帘乃是上策。

从法律层面看,学校不让挂床帘并不违法。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权利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生。也就意味着,学校基于安全考虑,或者是便于检查卫生而规定学生不得挂床帘,并无不可。

对于高校而言,若要禁止学生悬挂床帘,一方面要做好沟通,最大程度争取学生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应着力解决撤下床帘后学生所担忧的问题。例如,做好宣传引导甚至强化管理,避免因个别学生玩游戏影响别人休息导致冲突。

别管得太细

□丁慎毅(记者)

大学生宿舍挂床帘由来已久,尽管一些学校不允许,执行起来也并不顺利。各学校说了许多禁止的理由,诸如消防安全、增加检查卫生和设施时的工作量、容易滋生细菌螨虫等有害物质、宿舍内的通风和采光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宿舍内的人际关系……总之,学校的理由都是“为你好”。

然而很多大学生认为,“我觉得好才是好”,对学校禁止学生挂床帘并不买账。很多网友也表示,一刀切式管理是最便捷的方式,但人性化、个性化才是适应时代的管理办法。

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文化素质不低,在网上见的世面也不少。违规用电会引发床帘失火,没有床帘,床上的被褥就阻燃吗?为什么不把焦点聚在如何安全配置宿舍用电,严查宿舍用火上?学校增加检查卫生,掀开帘子看看,能增加多大工作量?至于细菌螨虫、通风和采光之类,大学生傻吗?他们自然知道怎么处理。没有帘子,人际关系就能一派和谐?

高校管理观念与学生自我管理的冲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些高校没有把学生看作与管理者平等的人格主体,还是把自己当成大学生的监护人,导致学校的管理价值和学生的情绪价值不能形成共振。于是,“为你好”反而让学生“感觉不好了”。

学校不妨把选择权交给大学生自己。很多大学生之所以要挂床帘,很大一个原因,是为了保障自己的隐私权利。挂上床帘,可以有效划分出相对独立、封闭的个人领域,避免他人无意识的视线干扰,不必担心被他人窥视或打扰,维护了个人隐私,增强内心的安宁感和安全感,理应得到学校的理解。

可共同治理

□王志军(公务员)

严禁挂床帘背后,折射出校方强制管理的思维模式。“严禁”“整治”此类的字眼,折射出一股不由分说的命令味道,大学生们几乎是完全被动和失语的,这与现代治理理念相悖。

在大学生宿舍是否可以挂床帘这个问题上,无论选择是或者否,都应该有代表学生群体利益的声音出现在与校方协商谈判、共寻决策之道的严肃场合上。这方面,新疆医科大学的做法在程序上就好一些。该校学工部门近期召集部分学生干部召开座谈会,同学们对学校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对于是否禁挂床帘这样关乎学生自身权益的事情,校方何不交由学生们自己去发起议题、研究解决方案,探讨悬挂床帘的安全性、隐私权等问题,以科学道理服人,最后共同确定是否禁挂床帘。倘若校方和学生达成共识,“床帘”一事恐怕就不会一再成为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

大学事务治理,严管细理不如共同治理。这方面,一些大学已进行了有益有效的探索实践。比如,借鉴社区管委会管理模式,有的高校成立“学生居委会”,成员由各寝室长于寝室大会中投票选举产生,设立矛盾调解办事处、消防安全事务处、法律维权办事处,促进大学生学业发展、身心健康、社会融入、权益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