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泉州晚报

世相观澜

日期:04-17
字号:
版面:第04版:评论·民声       上一篇    下一篇

虚拟情绪商品 须慎买

●分手后下单一份“失恋陪伴”,将会收获陌生人的悉心开导;备考时购买“云监督”服务,便有监督员时刻盯紧你的学习进度;无聊时入手一只“虚拟蚊子”,店家就开始对你发起“嗡嗡嗡”攻势……近来,五花八门的虚拟情绪商品风靡各大电商平台,销量一路走高。(《工人日报》4月13日报道)

杨玉龙点评:据报道,按照情绪需求,平台上的虚拟情绪商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祈福型,二是娱乐型,三是疗愈型,四是陪伴型。凡此种种,无外乎是为了给有需求者提供心灵慰藉和情感出口。虚拟情绪商品的出现和缓解情绪无疑迎合了某些人的需求。不过,此中并非没有风险。一些虚拟情感类商品打法律和道德的擦边球,不仅有违社会公序良俗,甚至可能会给青年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对此,购买者一定要增强防范。针对虚拟情绪商品,监管部门当给予重视。例如,监管部门应尽快明确虚拟情绪商品的准入标准、单个产品价格上限等,谨防此类商品漫天要价,为市场添乱。商家在销售此类虚拟商品时当恪守底线,不得进行虚假宣传。

“老幼共托”模式 可探索

●时下,托幼改“托老”引起关注。为了解决“一老一小”照护难题,深圳、太原等城市开始试点“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让老幼两代人共享服务;山东济宁等地招不到生的幼儿园,也转型做起养老服务,不少幼教老师纷纷转行加入。(光明网4月13日报道)

龙敏飞点评:当下,“一老一小”的问题备受关注。一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在园幼儿人数已连续三年下降。另一方面,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据统计,我国目前需要的护理型床位数量为650万张左右,实际数量大概在300万张左右,缺口很大。在这般矛盾与纠葛之下,托幼改“托老”刚一出现就引发极大关注,甚至是被寄予厚望,自在情理之中。一些幼儿园从托幼到“托老”的自发探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幼儿园具备的场地优势和人员优势,为其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托幼变“托老”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但也面临不小的现实挑战。这意味着,从托幼到“托老”的转型需要长期的坚持付出,需要更加专业的操作思路。

“智能便池”尿检 不靠谱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万达广场厕所内出现一款“全自动智能健康小便池”。只需扫码付款19.9元就能进行一次“尿检”,并给出一份包含14项健康指标数据的报告。这样一个“智能小便池”真能准确地做检测吗?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人士提醒,“方便检”这类机器提供的数据不具备医学诊断价值。(《宁波日报》4月14日报道)

廖卫芳点评:据专家介绍,医院的尿常规检测对检测者有一定要求。而且,医院的尿常规检测不仅会通过试剂来检测化学指标,医生还会用显微镜来观察并判断细胞情况。这两种方法结合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的诊断需求,患者常常会被要求提供晨尿或随机尿液作为检测样本。可见,尿常规检测并非那么简单。据了解,这款“智能小便池”不是医疗器械,在设备的广告屏幕上及健康报告的底部,都标注了“该报告结果仅作为健康管理数据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的提示。这说明,这款“智能小便池”并不靠谱。因此,消费者切莫盲目轻信此类“智能小便池”。

“减肥神药”走红 有风险

●最近,一款所谓“减肥神药”在社交平台走红,而这款药原本是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非用来减肥。记者了解到,除了“减肥神药”,减脂代餐、排油丸、防弹生酮饮料等减肥产品五花八门,一些商家甚至称能“一粒瘦全身”。专业人士表示,盲目使用“减肥神药”有风险,会引起不良反应。(《工人日报》4月14日报道)

王军荣点评:随着国内肥胖人群突破9000万人,体重超标者高达2.5亿人,减肥成为一种生活常态,造就了巨大的市场规模。在减肥蛋糕诱人的现实中,各种减肥“神术”粉墨登场,企图占得一席之地。除了概念故弄玄虚,还有李代桃僵,将降糖药变成“减肥神药”。其实,不管是“减肥神药”,还是“减肥神招”,即便是在短时间内达到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仍然会反弹,且极有可能变得更加严重。想要减肥,体现对身材管理的需求,没有什么错,但减肥需要保持理性,要谨慎选择减肥方式,不可盲目。更要懂得,减肥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不存在捷径,自然也并不存在什么“减肥神药”,最有效的办法是管住嘴、迈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