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重要程度不亚于考试本身。在高职分类招考填报志愿过程中,考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填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合理定位,避开风险?本报“教育”版记者邀请了拥有丰富志愿填报经验的一线招生办老师分享志愿填报的策略和诀窍,一起为广大考生“支招”。
□融媒体记者 陈森森
应充分了解招生信息
面向全体考生的高职(专科)批次志愿填报的时间仅有几天,为了在规定时间内科学有效填报,考生需要在填报前充分了解招生信息,做足准备。
黎明职业大学招生负责人赖阿红建议,填报志愿前,考生需了解相关招生政策,应查看高校招生章程,认真阅读录取规则和有关专业的报考条件,如有些学校部分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外语口试成绩等方面有特定要求,如果考生不符合条件却报考此类专业,就有可能被退档。考生要关注各高校招生信息,尤其是招生专业历年录取分数(排名)和招生计划的变化。
对于填报前的准备,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宣传招生处处长曾振生认为,考生以及家长要做到两个“关注”,即关注填报志愿时间和关注各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他说:“填报志愿需要考生及家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前了解招生政策,了解各招生院校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往年的招生计划及录取分数(排位),充分了解各高校的办学条件,避免被录取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该专业。”
今年志愿数增加10个
与去年相比, 2024年福建省高职(专科)批次的常规志愿数增加了10个,共设有30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专业志愿。平行志愿以“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为原则,赖阿红建议,考生填报志愿时,将自己心仪的专业填在志愿最前面,同时增强风险意识,采用“冲、稳、垫”原则,保证所填报的30个专业之间有一定的梯度。
对于中职生来说,需要按类别填报志愿,可选择的范围本身不广,可将该类别开设的招生专业都填满,赖阿红特别提醒考生和家长,中职生不得跨类报考。而对于高中生,如果综合自身情况,确定填报高职分类招考高职(专科)批次,则建议填满30个常规志愿,争取一次投档,如果还在犹豫,那可以填报非常想上的院校和专业,不一定要填满,因为高中生如果在高职分类招考中没有被录取,是可以申请参加普通高考的,但如果在高职分类招考中被录取的考生则不得参加普通高考。
此外,现在招生咨询的形式多种多样,考生若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招生情况,同时比对不相符的信息,再进一步确认。曾振生建议考生与家长:“在咨询时,要带着查询到的带有分数和排位的截图咨询目标院校,同时将报考的意愿和想法列举出来,这样才能提升咨询效果和质量。”
应梯度有序填报志愿
在填志愿时,不少考生都会考虑是优选学校还是优选专业的问题,赖阿红表示,如果考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有较强的规划,以就业为导向,那优先考虑就业率高、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学一门过硬的技能更重要。如果考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规划还比较模糊,或者有考虑进一步提升学历的意向,建议优先考虑办学成效好、综合实力强的学校,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
曾振生老师看来,填报志愿时要综合考虑个人兴趣、专业未来发展前景、就业城市、产业等多种因素,最好把喜欢的“院校+专业”放最前面。填报专业的时候要按照“冲、稳、保、垫”四个梯度进行志愿填报,“冲”可能够不着但是喜欢的学校,“稳”比较有把握的学校专业,“保”十拿九稳的专业,“垫”自己100%能上的冷门且能接受的专业,按照自己喜欢的比例分配志愿数量。
每所院校、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赖阿红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要只看录取分数,以录取分数论专业好坏,应多方考虑,通过合理定位,充分了解各院校的办学实力、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成效,了解招生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家庭背景、职业倾向等因素,按先“热”后“冷”梯度有序地填报志愿,尽量将自己心仪的专业填在志愿最前面,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