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鲤城区正式启动巾帼非遗绣品人才培养计划,拟用10年时间培养1000名女性非遗绣品技能人才,推动女性非遗绣品人才与古城文旅发展有效链接,为推动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贡献巾帼力量。
鲤城区巾帼非遗绣品人才培养计划由鲤城区委人才办、区文旅局、区总工会、区妇联、鲤中街道党工委联合主办,泉州杰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承办。该计划旨在为有学习绣品意愿的广大妇女群众、女职工、女大学生、“宝妈”、“顶梁柱母亲”和女性非遗传承人等群体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用10年时间挖掘和培养一批鲤城巾帼非遗绣品人才,带动更多妇女参与到非遗泉绣的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中,推动“泉绣+妇女发展”“泉绣+文商旅发展”等工作发出合力优势。
活动现场,主办方聘请马怡红、林守明、陈美英、刘月云、翁剑虹等5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为授课老师,聘用陈树青为顾问老师。今后,他们将负责教授金苍绣、珠绣、白绣等泉州绣品技艺,并提供长期授课辅导、顾问指导、课后“一对一”作业辅导等服务,引导更多学员入行刺绣、品鉴文创、赋能变现。
当天,首期培训班在鲤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非遗泉绣教室正式开班。老师们带领25名学员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分发刺绣工具套装,教授基础实操技能,让大家沉浸式体验非遗刺绣魅力。据介绍,该培养计划今年将组织开展4期培训班,每期招收25名学员,除集中上课外,还将采取授课辅导、现场实操、研学实践以及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扎扎实实学手艺、实实在在获成效。
(许培吟 张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