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坐着、吃饭坐着、聊天坐着、回家看电视坐着……不知不觉,很多人已经成为“久坐族”中的资深一员。久坐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在人们的身体上慢慢呈现,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姚金志指出,腰椎间盘突出常被认为是老年病,但临床上经常能看到,一些30来岁甚至更年轻的人“腰龄”已经50多岁,全面检查后才发现,腰椎已经提前退化,甚至椎间盘突出。
年轻人患腰椎病增多,大多和不良生活习惯脱不了干系,姿势不对也会“坐”出腰椎病。医生教你科学坐姿,远离腰椎间盘突出。 □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
一个喷嚏引起“腰突”发作
“快来救我!”剧痛突然袭来。32岁的女生林妤(化名),在家洗完澡后想拿毛巾,不经意打了一个喷嚏,突然一种“放电似的”麻,瞬间从腰部滋生,接着,引发的疼痛感很快扩散到臀部和大腿。那一刻她丧失了行动能力,连抬脚都困难。
姚金志说,像林妤这样,每个被“腰突”折磨的人,都有一个疼痛降临身体的具体时刻。它可能始于一个喷嚏、一次拖地、一次久坐,或是一次搬重物。
脊柱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命的支柱”,而腰椎是脊柱的重要环节。腰椎间盘位于两个腰椎的椎体之间,厚度为8mm—10mm,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退变的结果。腰椎间盘是腰椎之间的“衬垫”,年龄大了这个“衬垫”退化了,再加上一个外力挤压,就把里面的髓核挤出来了,髓核压到神经根,出现腰腿痛的症状,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久坐加重腰椎负担
姚金志指出,久坐一般这样定义:保持固定的坐姿,持续时间达到2小时以上。
《2022中国作息报告》显示,25—45周岁的人,平均每周工作5.3天,每天需要工作8.6小时,漫长的工作时间圈定了人们的活动范围。由此可见,久坐,成为了腰椎间盘突出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一个人坐着时,腰椎受力比站着时增加了50%;在极度屈曲坐着的时候,腰椎的受力比站立时增加100%。
办公室一族的坐姿多是耸肩、含胸、身体前倾,大大加重了脊柱尤其是腰椎的负担。长期如此,腰椎间盘就会慢慢损坏。
首先,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和疲劳损伤,腰椎椎体间的椎间盘压力增大,导致椎间盘髓核后凸、膨出、突出。接着,椎间盘可能破裂,髓核脱出,压迫硬脊膜囊、神经根,出现腰腿疼痛、麻木、下肢无力。部分患者还会发展成马尾综合征,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严重的合并症,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或者腓总神经瘫,表现为足部及大趾不能伸展。
医生介绍说,近年来,20—40岁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比例明显增加。
正确锻炼可治疗腰椎病
上班族如何避免腰椎间盘突出?姚金志建议:应尽量避免持续坐姿超过1小时。可适时站起来散散步,活动腰部,喝喝茶,或者做做健身操等。同时,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起对久坐的正确认知,警惕久坐的危害,戒除不良嗜好,加强体育锻炼,让疾病远离生活。
长期伏案的人,要调整好自己的桌椅高度、电脑位置。保持脊柱正直,保持头、颈、胸的正常生理曲线。
有条件的可在腰部后方垫一个软枕,正好填补我们正常生理曲度的位置,使我们的腰部肌肉能够达到最放松的状态。
已经有腰椎问题的人尽量避免用转椅,选择稳定、四腿着地的椅子。
其实,腰椎病可以用锻炼的方式来治疗,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吃药的资金,还可以加强身体抵抗能力,比如悬垂法。利用门框或单杠等物进行悬垂锻炼,每日早晚各1次。悬垂锻炼实际上是一种牵引治疗,它不仅使腰等部位得到放松,而且还增强了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