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俗语“在灶脚掴小妹”说的是哥哥的可笑行为,形象又生动。这里的“灶脚”指的是厨房,一个狭小、局促的地方,还有点脏,油烟缭绕的,常在这里进出的是母亲和来帮忙的小妹,身为哥哥的你跑进灶脚里,却不是来帮忙,而是来吹牛、瞎扯,母亲无暇顾及,最多不屑地瞧你一眼。心直口快的小妹有时顶撞你一下,你就掴她耳光。这样的哥哥不但可笑,还霸道。
不知是哪个民间高手概括了这种现象,首先使用了这句俗语,从此流传开来,直到现在都没有过时。
这是因为“在灶脚掴小妹”的土壤依然存在,这一棵奇异的植物就还长着,甚至长得挺茁壮。
过去在乡下,我见过一个小妹,长得瘦瘦小小,有一双小眼睛,有点难看。高考落榜的她,有一回不耐烦哥哥的奚落,大声嚷嚷:“我再考给你看。”她开始睡得迟起得早,下苦功去读书备考,第二年果然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留在大都市工作。不经意间又过去几年,这位小妹不但“衣锦返乡”还变得那么漂亮了,小眼睛水灵灵地格外动人。而她那个哥哥,则留在老家开着小店,满足于得过且过的小日子。小妹回来没几天就鼓动他把小店开大,好好拓展,一番有理有据的说辞还真把哥哥如一潭死水的生活搅动了。听说她哥哥的小店后来发展成了不小的公司,在那个乡村里颇有名气。
别“在灶脚里掴小妹”,“哥哥们”应该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这是我的心里话。如果实在手痒痒想掴人耳光,该去掴该掴的强劲对手,甚或将其打趴,去迎接自己创造的了不起的成就,那才是真正英威。
试想安溪乌龙茶如果没有走出去,走向世界,恐怕至今只是乡村僻壤的“土特产”,仍然只是荒岭上的小树,可以冲泡饮用的小树叶。正因为它不断地提高种茶技术和制茶工艺并努力拓展市场,才逐渐走出小山村,才闯出了真正的名堂。它“掴”了许多品种的茶,产生了大价值,产生了大影响,成了声名赫赫的铁观音。
闭塞的山区,好东西出不去,会烂掉。而开了路,拓宽市场,通向外部世界的途径广阔了,比试身手的天地也就会在你的拼搏之下得到延伸。你看,泉州南音出自寻常百姓家,却以它的生命力飘向五洲四海。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决定将泉州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实至名归的必然。泉州南音谁的耳光也不掴,以一种十分平静自然的姿态,自唐朝流行到现在,水到渠成进入 “世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默无闻地耕耘,不见吹嘘,不见掴谁的耳光,一门心思只想创造,功夫不负苦心人,不期然也就能名声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