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能源是一座城市的“命脉”,燃气管网就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生命线”,连通着城市里的万家烟火。天然气作为城市能源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绿色环保、经济惠民等特点,燃气管网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更是一座城市的安全工程、民生工程、绿色工程、温暖工程。
民生项目,造福于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满足泉州市快速增长的用气需求,实现大泉州“多气源一张网”稳定供气格局,泉州市燃气有限公司于2013年开始布局建设泉州市西三线天然气高压管网利用工程。此工程一期项目为南安霞美门站至晋江门站高压管线,于2017年3月顺利投产运营;二期项目为南安霞美门站至惠安中化高压管线,于2019年2月开工建设。
作为福建省、泉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发改委、市城管局统筹指导下,各相关街道、乡镇全力配合保障下,泉州市燃气有限公司一直秉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攻坚克难,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项目建设。项目的建成通气,将进一步完善泉州市天然气“一张网”,在泉州市江南、江北区域实现高压管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多气源稳定供气格局,有效保障居民用气稳定以及台商区玖龙纸业、惠安中化等用气大客户的能源供应安全,助力泉州构建高质量能源保障体系,助力大泉州经济腾飞。
□黄枫 陈文清 张谋力 蔡桂城 文/图
发挥党建引领
不畏艰险啃下“硬骨头”
泉州市西三线(霞美门站—中化)天然气高压管网利用工程总投资约4.55亿元,线路总长81公里,途经南安市、丰泽区、洛江区、台商区、惠安县,设计管径DN500,设计压力4.0兆帕,设计输气量17.5亿方/年。该项目连接霞美门站、台商调压站、中化调压站、惠安门站,项目施工过程累计穿越主要交通枢纽13处、长输管道11处、大型山川河流9处。
为助力项目攻坚克难全面提速,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传承“把支部建在工地上,让鲜红党旗飘扬在项目上”的优良传统,在开工之际,泉州市燃气有限公司迅速成立天然气高压管网工程建设项目部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抽调6名党员和17名青年骨干组成团队中坚力量,在项目建设中担任重要角色,涵盖技术、施工、质量和安全各个岗位,是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队伍。
管道敷设有句行话:“管径乘以管壁厚度乘以长度就是建设的难度。”项目开始初期,面对超长距离管道敷设以及施工难度巨大的挑战,突击队与相关部门提前沟通,邀请专家及专业团队做好方案设计,制作可行性的设计蓝图。“管道里程长,施工路线需穿越山体、河流、高速公路以及国道,同时还要避开区域未来规划路线,必须要做一个稳妥方案,保障项目又快又好推进。”泉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个部门协商论证,泉州市发改委、泉州市城管局等相关部门靠前服务,主动沟通协调各个部门做好审批,并在各个街道、乡镇配合保障下,确保项目稳步推进。
与时间赛跑,向极限发起挑战,这是百折不回的奋勇拼搏战。在遇到一个个艰难险阻时,突击队员们秉持新时代“愚公”精神,奋勇向前,心中只有一个坚定信念响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晋江河管线穿越中,面临定向钻穿越的高风险地层“鹅卵石层”,以及规避建设中的武荣大桥的种种难题,直接穿越风险高等施工难题。经过团队多次论证,并开展大量协调工作,最终确定“夯管+定向钻”穿越方案。夯管时,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夏季南方降雨较频繁,为防止周边环境沉降塌方,队员们24小时严格执行现场监督,严控安全质量关口,为工程施工保驾护航。初期,因为流沙问题导致夯管时爆管现象频发,经多次协调和探讨,采用大管套小管方式,终于完成夯管工作。夯管工作完成之后,继续进行定向钻的工作,机组采取全员两班倒施工,全天候待命施工,面对施工受阻,攻坚克难,连续作业,完成穿越方案。
关关难过关关过,离不开队员们的集思广益。面对大型山体穿越地质结构复杂,天气因素影响大,通过使用“双向导向对穿+电磁感应”施工工艺,创新技术攻克了岩层裂隙水、泥浆净化、孔内清理等难题,历时10个月,完成山体穿越。
由于项目建设期大半部分时间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受疫情影响,项目管线建设屡次中断,工期紧缩。为顺利推进整体项目的建设,针对每一个子项目落实负责人,倒排工期,细化详实的月度工作计划,每半个月召开工程周例会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对于管线较长项目,分标段进行同步施工,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进度。同时,建立每日巡查制度和夜间值班,全面助力“大干快上”的施工热潮。即使在工期紧迫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扛住压力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多方谋划,在严守安全底线同时快速推进项目。
领导关怀,斗志昂扬。泉州市西三线利用工程项目的建设,也牵动着泉州市各级领导的心。项目建设期间,泉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深入施工现场指导,泉州市发改局、市城管局等有关部门领导也多次到施工现场慰问,查看建设进度,了解建设难题,加油打气、排忧解难。暖心的关怀与鼓励,振奋了施工人员的信心与斗志,形成更加强大的合力,确保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智能技术加持 保障管网安全运营
为保障高压管网建成投产后的运营安全,泉州市燃气有限公司贯彻新奥集团“数智化转型”的战略目标,本着“技术引领,智慧创新”的建设理念,在项目规划及建设中,引入多场景智能安全管控技术,创新应用智慧光纤、智慧阴保、智慧监控等智能产品。
在行业中率先试点推广“智慧光纤预警”技术,在管道施工过程随管道敷设通信光纤作为振动检测传感器,通过外界对土壤扰动产生的频率波长,长距离实时监测天然气管道沿线的土壤振动情况,对第三方机械施工、打孔和自然灾害等可能危害管道安全的事件进行远程预警,并将信号传输至智能运营中心,在GIS地图上准确定位后,第一时间通知附近巡线员对可能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进行制止。
同时,项目全线采用“智慧阴极保护”系统,通过外加电流,保护燃气管道,并且系统能自动综合分析保护运行状况,给出优化调整的参数。
此外,沿线均采用“智慧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云台全景摄像头实时监控管线周边情况,可AI识别大型工程车辆,将信息远传至泉州燃气智能运营中心进行智能分析并实时报警,智能运营中心也可通过现场双向高音喇叭播放警示语音,实现与现场的语音双向对讲。
泉州市燃气有限公司智能运营中心作为安全智慧运营的“大脑”,借助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搭建的管道全方位监控平台可实现对埋地管道状况的实时监测并有效提高第三方施工监护力度。也可结合GIS系统实现风险点精准定位,分派任务至最近运行人员进行现场处置,提升应急响应速度,第一时间消除险情。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智能技术,实现管网腐蚀监测、第三方施工预警、管线周边全面实时监控,力争打造智慧管网标杆项目,从源头降低管网运营安全风险。
多气源“一张网” “三专线”保障中化用气
泉州市西三线(霞美门站—中化)天然气高压管网利用工程贯通后,将开辟南安霞美门站到惠安中化园区的输气通道,供应国家管网西三线气源,为中化新增南安霞美至惠安中化的供气专线,有效满足中化和泉惠石化园区内企业日益增长的用气需求,保障中化安全稳定生产。中化园区可通过惠安门站至中化专线、惠安门站至中化复线、霞美门站至中化专线进行天然气供应,构建“三专线”供气保障,届时最大年输气能力可达48亿方,充分满足中化未来长期天然气供应需求。“天然气的安全稳定供应是石化园区最迫切的需求,该项目的投产,将有效保障石化园区企业的用气需求,确保安全生产目标实现。”泉惠石化工业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项目投运后,将在泉州市江南、江北区域实现高压管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多气源稳定供气格局,提升大泉州各县市区之间的气源调峰保供,为泉州市75万居民用户、6278家工商业用户提供一个更加稳定、安全的用气环境。大泉州可实现100亿标方/年的输气能力,每年可替代煤炭消耗1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21万吨,进一步助力我市实现“双碳目标”,为泉州市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提供强有力支撑。
“此次项目建设完成通气,可将国家管网西三线气源输送至中化园区,并在惠安门站内实现中海油气源与国家管网气源的调峰输配,通过高压管网的互联互通构建惠安县、台商区、泉港区‘多气源、一张网’的稳定供气格局。”泉州市燃气有限公司党委书记、CEO尹明表示。
当前,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新的风向标,这不仅仅是一种大国担当,更是全球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党中央国务院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定为基本国策,把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泉州市西三线天然气高压管网利用工程的施工建设,将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目标的实现。
下阶段,泉州市燃气有限公司将紧跟泉州城市发展步伐,秉承“发展清洁能源、造福泉州人民”的企业使命,为燃气用户提供更加经济、便捷、安全、高效的天然气供应服务,助力泉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