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做什么菜呀?”“我今天准备煮点排骨汤哦。”近日,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党群连心·共享厨房”里传来阵阵谈话声。据悉,这是湛江首家开设在医院内的“共享厨房”,医院患者及家属可免费预约使用。(《湛江日报》3月30日报道)
刘予涵点评:但凡有过住院经历的人,都知道病人三餐之难。病人在治疗期间,饮食上会有很多禁忌,外面买来的饭菜,不仅担心卫生状况,往往也不适合病人吃;吃医院食堂吧,难以满足病人营养需要。如果家里来回送饭,短期倒罢了,如长期住院,病人家属每天来回奔波送饭,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太高,时间久了肯定吃不消。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推出“共享厨房”,无疑解决了这些问题。有了“共享厨房”,病人家属自带食材就能烹饪菜肴,既有营养,又能避免忌口,同时也减轻了经济负担。于病人而言,能吃到家人亲手做的饭菜,感受熟悉的“家的味道”,心里有了慰藉,更有利于安心养病。而对于医院而言,这也是细致服务的体现,不仅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了方便、节省了开支,更让他们体会到了来自医院的温情。
“纸人”维保电梯 荒唐离谱
●电梯的维护保养是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一环,然而,厦门一家电梯维保公司的维保人员,竟然多次带着同事的人形立牌拍照上传平台,伪造两人维保的假象。目前,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这家电梯维保单位立案调查。(央广网3月30日报道)
丁家发点评:根据电梯维保相关法规,现场维保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厦门这家电梯维保公司的维保人员,竟然耍起了“小聪明”,用“纸人”伪造两人维保的假象,不仅荒唐离谱,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殊不知,在这种“小聪明”的假象下,只需一名维保人员就可以作业,看似节约了用工成本,实则增大了维保作业以及电梯安全运行的潜在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电梯作为特种设备,有着严格的维保和管理规定。笔者认为,安全生产岂能当儿戏,这种“小聪明”用错了地方,决不能让类似弄虚作假行径蒙混过关,必须严查严罚,倒逼电梯维保规范作业。总而言之,必须坚决杜绝“纸人”维保等违规违法行为,把一切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以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维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月子会所”监管 应该加强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检察院通过调查发现,多家“月子会所”存在食品存储、留样不规范及设备清洁、消毒不到位的问题。部分还存在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施配置不符合标准等隐患。于是,在他们督促之下,协调涉及到的市场部门开展了专项治理。(《检察日报》3月31日报道)
郭元鹏点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母婴健康意识的提高,“月子会所”作为一种新兴的母婴护理服务形式,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青睐。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个别“月子会所”存在安全隐患。针对“月子会所”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定期对“月子会所”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妇幼健康保驾护航。同时,有关“月子会所”的相关法律规定也有待进一步细化。“月子会所”自身也应加强自律,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母婴安全。应加强对母婴护理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广大消费者在选择“月子会所”时,应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机构,避免因选择不当而带来安全隐患。母婴健康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让家庭幸福美满。
“邮寄借书”服务 惠及公众
●近日,有上海市民建议各大图书馆新增“邮寄借书”业务,让读者只要在网上绑定借书证,就可以网络一键借书到家。对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回应称,上海的市、区、街镇三级公共图书馆依托本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服务体系实现了通借通还。同时,为了向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借阅方式,上海图书馆等10家市、区级公共图书馆各自试点推出了网借服务。(澎湃新闻3月31日报道)
戴先任点评:在以往,对于大多数图书馆来说,馆藏图书都需要上门才能借阅,这就让读者往往局限于方便往来图书馆的附近民众。图书馆是“文化灯塔”,而阅读才能点亮这座“文化灯塔”。现在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图书馆都成了“标配”,甚至一些农村地区也有了乡村图书馆。图书馆通过开通“邮寄借书”服务,让图书馆这一“文化灯塔”的辐射效应大大提升,而读者足不出户就能借阅图书,节省了时间成本、交通成本,也会提升读者借阅图书的积极性。上海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其实已经试点推出了网借服务,这样的尝试值得肯定。开通并做好“邮寄借书”服务,更好实现“送文化上门”,体现图书馆“开门办馆”的精神及充分激活公共文化资源的思路与智慧,值得其他图书馆借鉴与推广。循此而行,也才有利于让公共文化资源更好惠及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