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南音,热爱艺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陈丽娟大半生学习弘扬南音,也曾是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演员,频频绽放艺术之花。她曾荣获过全国木偶界最高奖项——金狮奖“演唱配音奖”,南音演唱艺术所获的荣誉数不胜数。
作为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戏曲家协会会员,陈丽娟还先后担任过泉州市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还是南音泉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不仅在南音演唱有独到的造诣,还在南音传承传播等工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数百次参加海内外南音的大小型演出与比赛,取得不俗的成绩。□融媒体记者陈智勇
声情并茂
演唱艺术打动广大弦友
陈丽娟自幼有很好的演唱天赋,14岁时考入晋江市木偶剧团,师从南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苏统谋学习南音,40多年来从未间断,直至2022年恩师辞世。苏统谋长期从事南音传承、弘扬和理论研究,桃李满天下,在海内外南音界享有盛誉,为福建省首位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的文艺家。
天赋加名家指导,陈丽娟南音演唱艺术很快就脱颖而出。“南音生南国,曲曲寄深情;海外寻故旧,鲤城有知音”,1984年,她参与《福建风光》电影主题歌——《鲤城有知音》的录制时,甜美的声线让无数海内外弦友喜爱南音,一直传唱至今,打动无数海内外游子。
“南音演唱在咬字、吐音、做韵等方面都要十分讲究,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准确做到‘字正腔圆’。同时,要注重在保留好传统南音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让南音跟得上时代的需求,把南音推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陈丽娟熟练掌握南音琵琶及南音“下四管”乐器、200多首的南音传统曲目,对南曲的各管门、滚门、调式、撩拍的唱腔音乐风格都有深入的研究。
1985年,陈丽娟作为福建省南音代表团一员,首次赴菲律宾参加东南亚南音大会唱及南音传统音乐交流座谈会,数十年来频频亮相在海内外南音交流舞台。
活态传承
让南音代代传承与发展
“吞吐、口型、咬字……我步步引导,不时开腔示范。”陈丽娟如此“口传身授”,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南音传承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培养了学生3000多人,南音师资30多名,为南音的传承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她培养出了蔡思雅、谢美芳、李咏仪等优秀学生,她们已成为泉州南音传承发展的中坚力量。
女儿庄珺榆更是陈丽娟南音传承工作中的骄傲。2017年,母女携手创作的南音表演唱《春天的梦想》在第三届中国(合肥)青少年艺术展演活动暨全国青少年曲艺邀请决赛中脱颖而出,斩获福建省少儿曲艺团队参赛(决赛)的唯一银奖,成为全省南音界的佳话,也获得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李金斗的肯定。值得一提的是,陈丽娟的外孙女张钰涵在2023年春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南音演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这是泉州南音代代相传的缩影。
陈丽娟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积极配合政府保护非遗行动无偿录制影碟、VCD十几张合集,三张个人专辑。为南音传统艺术精华曲目(特别是录制南音过支曲的抢救保留)及南音创新曲目的传承提供了宝贵的影像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