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泉州晚报

春草入粿香

日期:04-01
字号:
版面:第13版:清源·刺桐红       上一篇    下一篇

(CFP 图)

早春的花儿陆续谢幕时,百草却逐渐旺盛起来。有道是百草千花寒食路,春天里的无数野草却是飨人佳物。北方人爱荠菜、香椿,江南人喜蒌蒿、莼菜,闽中独钟鼠麹草。

春草入粿香,鼠麹草又叫清明草,几乎都是用来做配料的,好像没听说单独吃的。做配料主要就是做“粿”。福建和广东潮汕一带喜欢以米为料做各种“粿”,甜粿、咸粿、菜粿、糖粿……因时而异。在春天里,当然是鼠麹粿唱主角。从武夷山往南,因做法不同,各地做的鼠麹粿大概有两类。一类类似于做糍粑,把煮过的鼠麹草和糯米二蒸后放入石臼里舂打,打好后整成圆饼状食用,也可将做好的粿放油锅里煎过再吃。这种方法多是山区乡亲做的,粿是不包馅的,吃的是纯纯的米香和鼠麹草香。另一类做法比较广泛,将鼠麹草煮过打碎和在糯米粉里搅拌匀了再揉成团,抟捏做皮,包以馅料蒸熟。包的馅料各地略有不同。闽南地区喜欢甜的馅,一般有两种:一是用花生、芝麻和砂糖,一是豌豆的豆沙。闽北建宁等地,则喜欢咸的馅,他们放笋丁香菇丁,还要加上辣椒,对闽南人来讲辣得不得了。不过,闽北做鼠麹粿也有甜馅的,和闽南相似,小孩子喜欢吃。

古人云:“节物相催各自新。”春和景明的日子,应物候生长的植物,自然而新鲜,新鲜而诱人。单说这鼠麹草,各地有叫佛耳草、棉草、绒毛草的,皆因其草状可爱。《本草纲目》记载:“麹,言其花黄如麹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叶型如鼠身,又有白毛蒙茸似玉……”春天里令人喜爱的野菜甚多,而鼠麹草不以单独成食而以配料扬名,实在是出人意表,或许是因为它独特的风味吧?但是呢,风味也未必由它独专。

南安洪濑镇做鼠麹粿最有名气,做的粿叫“乌粿”,也叫“乌龟啊”。闽南人有时候是将“龟”和“粿”等同的,因为音相近,还因为制作的形状相似。闽南做粿时常用一种木制的模具,将粿印成龟的形状,寓意富贵吉祥。老一辈人却说,鼠麹草并不是乌粿的唯一味道。据说以前的人会采一种土名叫“麦挑”的野草做粿,香气要优于鼠麹草。野地里的“麦挑”不如鼠麹草丰盛,识得“麦挑”滋味的老人日渐凋零,因而“麦挑”也消失在乌粿的配料表里了。无独有偶,一位八十几岁的老奶奶还列举了其他可以做粿的春草,我辈听都没听过的。“麦挑”还能记下音,老奶奶提到的那些山野春草甚至连音都记不下来,今后有可能将遗忘在堆烟拢翠的春色里了。

春天的粿子,尽是田野的味道。清明将至,我和几个伙伴打算到乡下走走,认一认、闻一闻老奶奶口中的那些野草。要趁早,不然“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赶不上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