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题风格已经从能力立意转向素养立意,突出对新课标、新教材内涵的准确把握,更突出考查考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的关注。”泉州市城东中学高三年生物备课组组长庄彩虹与永春一中高三年生物备课组组长柯文伟均表示,生物学科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集中考查内容仍为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生物与环境、基因工程应用等内容。
回归教材 建立知识网络
“高考生物试题呈现情境设计更优化、问题设置更具层次性、试题答案更灵活开放的趋势。”柯文伟老师表示,高考生物试题从教材素材拓展深挖逐渐转向源于生活实际和真实科学研究,同时不回避热点。其问题一般由简入深,形成难度梯度,引导思维逐渐深入。新情境试题往往起点很高,但问题解决终归落实至高中生物学知识和能力范畴。而今考生要想通过教材原话答题的比重越来越小,应对新背景材料,获取信息能力要求高,更具创新性,需要更强的阅读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近三年的高考评价报告中均一再强调学生要回归教材,深度学习课标中所强调的必备知识。庄彩虹老师建议考生,在研读教材时可以利用“章节目录”“本章小结”把知识归类,形成体系以及明确章节核心概念和核心素养侧重点。自我评价时可以利用“本节聚焦”,明确本节重点和主体知识,查缺补漏。尤其要注意“与社会的联系”“练习与应用”“科学·技术·社会”等模块,这些往往是出题的情境来源之一。
生物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而试题大多是综合性考查,同一知识点多角度考查,多个知识点综合考查,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中要对概念进行区分和联系,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柯文伟老师建议:“回归教材构建知识网络,可从阅读教材目录入手,明确学习内容的结构性,避免知识碎片化。同时注重对教材中插图、‘思考·讨论’‘与社会的联系’、知识链接等栏目,这些内容是培养在生物学情境中解决实际生物学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好素材。同时需要重视健康生活、生产劳动、环境保护、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方向备考。”
重视实验 构建答题模板
新高考生物试题实验探究类题型比重有逐年上升趋势,考生备考过程中需要深入领会生物学教材中科学史经典实验和教材实验中的科学探究思想、方法,实现科学思维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迁移应用。重点是对经典实验再加工,重视逻辑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建模等思维方式的训练,提高应对实验探究题型的解题能力。庄彩虹老师表示:“实验的考查,或是对实验变量的分析,或是对实验结果及结论的描述,都是对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考生可以从生物学教材里‘科学史’中的实验或是生物学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突破:熟悉这位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结论,在记忆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处理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得出结论的等等。勤练笔,训练解答实验思路题的能力。”
不敢说、不会说、表达不清,这是很多考生在生物考试中面临的困境。庄彩虹老师表示,规范答题,长句表达训练,包括“原因类”“理由类”“依据类”“机制类”题型的答题方式,是大多数学校复习的重点工作之一。考生除了跟紧老师的复习进度,平时要有意识重视教材中科学术语的表达,力求做到说得清、记得准、写得出、用得上。多阅读课本逻辑性强的语句、多对标参考答案,多看多写多思考。
柯文伟老师认同道:“生物科目答题要规范,要运用恰当的专业术语、专业图示和专业要求答题。答案表述力求精练准确,注重严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切忌表述不通顺、逻辑混乱,尽量避免书写潦草和出现错别字。重视学科语言和学科规范,如遗传图解、基因型、表现型等规范。认真分析每次考试答卷与评分细则标准,反思答卷与标准答案的差距,避免出现因不注意细节而失分。”
此外,高考生物试卷中新情境、复杂情境背景试题比重大,答题时间紧迫。考生需要较强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较快的答题速度,因此有必要强化限时训练,培养较强的答题能力。考生一定要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规范考试,尽快适应快节奏、高度紧张的考试氛围。□融媒体记者 陈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