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高血压:饮食低钠高钾
王耀国表示,预防高血压的重要举措是低钠高钾饮食。
最安全且有效的补钾方法是多吃富钾食品,可多吃富含钾的水果和蔬菜,比如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猕猴桃等水果,菠菜、山药、毛豆、苋菜、大葱等蔬菜,以及各类豆类、海带、紫菜、黄鱼、鸡肉、牛奶、玉米面等。
把家里的盐换成低钠盐。研究显示使用低钠盐,每年能减少100万人死亡。低钠盐是在普通食盐中混入一定比例、同样具有咸味的氯化钾,减少钠的摄入。不过低钠盐中含有钾,对于急慢性肾病、血钾高的人群并不适合。
滴酒不沾。长期饮酒可诱发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硬化,并加速动脉硬化。茶叶中的茶碱有利尿降压作用,其中以绿茶为好。研究发现绿茶摄入量的增多与舒张压降低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且与不饮茶者比较,每日饮绿茶总量≥10克者舒张压升幅较小。
适当吃些鱼。国际高血压学会在2023年发布研究显示,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鱼应被视为红肉的替代品。鱼中的Omega-3脂肪酸可以降血压、降心率和甘油三酯。
预防高血糖:可吃“粗一点”
柳耀红建议,想要远离高血糖,要吃得“粗一点”。在买面条的时候,要选择全麦的,而不选白面的;买米的时候,要选糙米,而不选精米。少吃精白米面,适当增加主食中杂粮、杂豆、薯类等“粗”的食物比例。
饮食要“从简”。“由俭入奢”容易肥胖、患糖尿病。人在吃糠咽菜时,身体的某些基因(被称作“节约基因”)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原料来吸收营养。现在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这个节约基因仍在开放着。因此,当大量的高营养食物进入人体后,仍然进行着充分吸收,而现代人的活动减少,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消耗,造成营养过剩,血糖升高,糖尿病就很容易发生。
第一口要吃菜。2020年在《临床营养学》上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蔬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吃饭顺序,控制餐后血糖的效果是最好的。也就是先吃蔬菜、肉蛋豆制品,最后吃主食。如果无法接受空口吃蔬菜,可以吃一两口蔬菜,再吃一口肉,最后再吃一点饭也好。
多吃硬少吃软。比起软、烂、糯、水分含量高的食物,干硬、粗糙、水分含量低的食物,相对更不容易被咀嚼成糊状,也就没那么容易消化。消化得慢,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引起血糖上升的速度也就慢,餐后血糖波动也就更小,自然更有利于维持血糖的平稳。
预防高血脂:少吃油和糖
王耀国指出,预防高血脂要少吃油腻食物、动物内脏以及含糖过高的食物。
少吃脂肪多的肉。少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多吃鱼类、贝类。有一个去掉肉里脂肪的小技巧:把肉汤和炖肉类放冰箱里冷藏,不久后就能看见上层白色脂肪,去掉这些脂肪可以减少油脂摄入。
每天加点全谷物。我国开展的燕麦片对人体血脂水平影响的人体干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下,食用一定量的全谷类食物燕麦连续6周,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通俗地说,就是有益血脂健康。
少吃点煎炸食物。吃油多,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热量高,容易导致血液里的胆固醇增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血管管腔变窄,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日常饮食中,要减少油的摄入量,可以用蒸、煮等清淡一些的烹调方式来代替油炸、煎等摄入油多的方式。
坚果要适量地吃。坚果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钾、钙、锌、维生素E等微量营养素,对人体心血管健康十分重要,血脂异常患者在控制每日总脂肪摄入量的前提下,推荐每周摄入50克至70克坚果,有利于改善血脂紊乱状况。开心果、腰果、榛子分别是调节血脂最佳的三种坚果。花生则在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水平方面最有效。
预防高尿酸:少喝酒多吃优蛋白
柳耀红表示,预防高尿酸,主要从嘌呤摄入的减少和排泄的增加两方面入手。
水果选果糖量低的。尽量避免进食过多糖分(尤其是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如苹果、橙子、龙眼、荔枝、柚子、柿子和石榴等。因为患者血液中的果糖含量上升,会导致血尿酸和尿液中的尿酸含量迅速增加。可适量进食果糖含量低的水果,如青梅、青瓜、椰子、菠萝、桃子、李子等。相对而言,柠檬、樱桃和橄榄等对痛风患者有益。
日常保证足够饮水。多喝水,勤排尿,对于降低尿酸水平非常重要。没有肾脏、心脏禁忌症的患者,建议每日饮水量2升—3升,保证小便量在2升左右,促进尿酸从尿液中排出。
酒能不喝就不喝。啤酒中含有嘌呤,很多患者都知道不能饮用。葡萄酒和白酒中的嘌呤含量虽然很低,但酒精会促进嘌呤的吸收,而饮酒过程中患者很容易进食大量高嘌呤食物,所以饮酒会增加痛风的风险。
每天吃点优质蛋白。奶、酸奶、乳酪等乳制品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且代谢产生的尿酸很少。同时,乳制品中含有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可促进尿酸水平的下降,是患者限制动物性食物时重要的营养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