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泉州晚报

清明扫墓:勿劳累 防花毒 慎悲忧

日期:03-29
字号:
版面:第23版:环湾生活周刊·养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黄耿煌)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全国老中医专家、主任医师林禾禧介绍,清明节气气清景明,气温会有所升高,冷暖交替,气压、湿度波动,夜渐短而日渐长,阳热增强近乎初夏水平,要注意养生。

高血压患者量力而行

高血压患者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加上不注意生活调节,会使精神过分紧张。连续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或清明节怀念已故亲人、朋友,睡眠质量下降,再加上情绪激动,暴饮暴食,都会造成血压上升,增加心脏负担而发生疾病。

所以,慢性病患者要少激动,少做竞赛性的活动,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外出扫墓应量力而行,不要使精神过分紧张及过度劳累,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踏青须防“花毒”

清明时节人们常外出春游,出行踏青,这是一种传统的文体活动。风和日丽,脚踏青青草地,闻着阵阵花香,让人心旷神怡。然而,春季踏青需防“花毒”,更不能因一度好奇而误食了有毒的花果。

有些人在花丛前待久了,会出现头昏脑涨、咽喉肿痛等症状。有些人由于接触了植物的花粉引起过敏反应,犯病时出现全身瘙痒、皮肤发红,还有人出现阵发性喷嚏、鼻塞、流涕、流泪、哮喘等症状。所以春游之时,注意防劳累,也要防花粉过敏。

远离悲忧常怀童心

“悲、忧”是中医七情内伤中的两个致病因素。中医认为,悲忧为肺志,悲哀太甚,则肺气抑郁,甚至耗气伤阴,致形瘁气乏。

临床中,常有慢性病患者或肿瘤患者,本来病情可以得到控制,生存质量还不错,存活时间还可以延长,但由于目睹了亲人的逝世,或蒙受重大损失而过度悲伤,病情突然恶化而造成死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生或遇到不幸的事情,一定要节哀,以保重身体健康为要。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心情舒畅的人要比心情忧郁的人少患病。没有精神负担的患者要比精神压力重的患者痊愈得快。胜利者的伤口总比失败者的伤口愈合得快。据调查,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96%是乐观并富有人生乐趣的人。为了健康长寿,我们应该主动地追求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不为失败所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富贵所淫,不为生理缺陷或患病而感伤。凡利害攸关者,宜采用“忍”和“忘”的处方。乐解悲忧,远离忧郁悲伤,常怀善意,常怀童心,使心理处于年轻的状态,则不易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