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吃饭是大家每天都要做的高频行为。稍微留心观察,会发现每个人吃饭速度各有不同:有快的,狼吞虎咽;有慢的,细嚼慢咽。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这样不同的吃法,长期下去,对身体健康会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哪种做法对健康更好?
吃法决定活法,吃法不对身体遭罪。本期邀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二区主任王耀国,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泉州营养健康协会专家委副主任柳耀红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从医学角度探究吃饭快慢对身体健康走向的不同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四高”等慢性病的发生。 □融媒体记者 黄耿煌/文 CFP/图
1
【吃快易胖】
男性“局部胖” 女性“全身胖”
王耀国分析,有关研究发现,吃饭快的人体重指数、腰围、内脏脂肪面积均比细嚼慢咽的人都要大。
就男女而言,吃饭快对男性“局部胖”的影响更显著,增加了104%的腹型肥胖风险,85%的内脏型肥胖风险。对于女性而言,吃饭快则对“全身胖”更有影响,会增加59%的超重与肥胖风险。
王耀国指出,很多慢性胃炎患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良饮食习惯,年轻时进食不规律、狼吞虎咽。这样的吃法,食物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就进入胃肠道,给胃肠造成负担不说,长期这样还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出现消瘦、胃肠不适等症状表现,甚至出现胃炎。
还有研究发现,增加咀嚼频率,减缓进食速度,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2015年发表在《国际肥胖杂志》的研究指出,长期进食速度快的人,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比例为11.6%,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
2
【真人实验】
放慢进食速度 坚持10天减重2公斤
一家健康科普平台曾做过一个实验:午饭时间,同样的饭菜,一位参与者5分钟吃完;另一位参与者花费30分钟吃完,看看有什么区别。
参与者当天给出了最直观的体会:
5分钟吃完饭,肚子撑却不满足,还想再找些吃的,人很快就感到困倦。
30分钟吃完饭,一下午都感觉很饱,不想再吃别的了,人还不会很困。
24小时动态血糖仪测试发现,吃得快的人,血糖波峰更高且波动面积更大;吃得慢的人,血糖的波峰更平缓且波动面积更小。
一档综艺节目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只不过这次是同一个人。
快速吃饭时,这位参试者平均每口食物只咀嚼了4下,一顿饭5分钟吃完;慢速吃饭时,这位参试者要每口食物咀嚼28下,一餐饭吃完花费30分钟。
在参试者坚持放慢进食速度吃饭10天后,体重降低了2.1千克。参与者表示,慢点吃还有一个优点,“我之前吃饭快,需要吃2碗。但是,慢慢吃后,一碗就够了。”
平时吃饭快的人,不信可以拿自己做个实验,坚持一下看看。或许这也是“偷懒”减肥的方法之一。
3
【培养习惯】
5个方法让吃饭速度慢下来
当然,也不是吃饭速度越慢越好。柳耀红建议,早餐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中晚餐的话一般25—30分钟。大家可以通过5种方法,让自己吃饭速度慢下来。
1.有意识增加咀嚼次数
做到细嚼慢咽,充分咀嚼后再下咽,这也是控制食量的小策略之一。
2.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越饿的人,越容易吃饭速度快。柳耀红表示,所以要饮食规律,不要让自己过于挨饿。要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提前安排好一日行程,给自己留下充裕的吃饭时间。
平时可以在三餐之间适当进行加餐,吃一些水果,或者将酸奶、牛奶等奶制品以及坚果作为零食放在两餐之间食用。
3.选择需要多次咀嚼的食物
柳耀红认为,改掉狼吞虎咽的毛病、培养细嚼慢咽习惯,可以有意识选择需要多次咀嚼的食物,比如大块的或者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利用这些本来就比较需要多次咀嚼的食物,先培养起食物在嘴中咀嚼的感觉。
4.吃饭要集中注意力
柳耀红建议,吃饭时候尽量做到集中精力,只做吃饭一件事。避免玩手机、处理其他事务,这样也可以充分享受到食物的美味,增加进食的满足感。
5.把餐具换成小巧一些的
将大汤勺换成小汤勺,或者每次用餐具舀起来的食物减少一些,都有助于减慢吃饭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