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商品防伪二维码显示为正品,包装和使用感受却有出入。有消费者反映,购买商品后遭遇虚假防伪码和“自制”防伪查询网站,联系官方渠道查询才让虚假防伪码现出原形。
记者调查发现,防伪码和查询系统都可以花钱购买,甚至能量身定做。而一些冠以“中国”“全国”名号的防伪查询系统也是由商业公司运作管理,并不具备可靠、权威的资质。
□央视 北日
“防伪码”竟是“伪码”
“买了一盒定妆粉,扫描防伪码居然是假的,骗子自己都会做网站了!”消费者彭雪感叹,当时自己扫描包装盒防伪码后,页面出现了企业名称、查询次数以及首次查询时间等信息,并且提示“你所购买的产品属于正品,请放心使用”。
然而,当彭雪在该品牌的官方公众号输入产品的防伪编码后,却被提示“您所输入的防伪编码经系统验证,不是正确的防伪编码,请谨慎购买。”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假防伪码”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能够看到上千起投诉。
灰色产业链 几分钱一枚可定制
记者调查发现,防伪码和查询系统的设计、生产、搭建等早已是一条成熟产业链。
“专业定制”“免费设计”“通用标签、现货速发”……在一些平台渠道中,以“防伪码”“防伪码订做”等词汇检索,很快就能弹出各类提供此项服务的商家。在这些商家的介绍宣传中,多以“一物一码”“免费拿样”“追溯查源”等为亮点,有的甚至以极低价格为噱头。
记者联系上三家不同公司。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一枚防伪签上可以同时印制二维码、网址和电话三种查询验证途径,具体依企业需求来定。至于价格,10000枚防伪码600元,50000枚防伪码1300元,100000枚防伪码1600元。而这些数据在生产制作防伪码的时候,就已上传到了与之配套使用的查询系统后台。
记者调查发现,三家企业中,有两家企业只是简单询问防伪需求和数量,只有一家企业提出,需要提供相关资料和流程。
“国”字头查询网站主办单位多是企业
记者采访发现,多家生产防伪码的公司,为了方便消费者扫码查询产品真伪信息,都会联动所谓的防伪查询网站系统。然而随着调查深入,记者发现这些网站系统看起来像“正规军”,本质上却不权威。
记者登录各种“国”字头网站查询页面,发现它们大多以深蓝色或浅蓝色为页面背景,再配以网站标识、页面布局、页面标语等信息,多了几分规整“权威”的意味。
不过,记者查询多个网页底部的小字体信息发现,其署名多为某家防伪公司。而进一步登录工信部政务服务平台的“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查询发现这些网页系统的主办单位性质多是“企业”。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灰黑产业链。”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朱巍说,以商业公司方式来运营管理所谓防伪或溯源的机构,与最初设立溯源机制是背道而驰的,使用问题防伪码、虚假防伪码,可能涉及虚假宣传,可能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严加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