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发挥竞赛活动引领带动作用,培养学生科学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并引导有潜质的学生积极投身科学研究,近日,2024年泉州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科创实践类项目比赛在泉州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落下帷幕。据悉,这是我市该赛事首次设置现场赛。
同场竞技
全力比拼展示风采
历时2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来自全市各地的近200支学生队伍齐聚赛场,展开同场竞技。
比赛当天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赛段,选手们组队参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备赛和正式比赛两个环节,以完成任务数量和完成时间来综合计分。在备赛环节,选手们紧密协作,根据竞赛主题与内容,搭建机器人、编写运行程序,并依次来到赛道上调试和操作机器人。进入正式比赛环节后,选手们根据竞赛地图,再次进行编程调整,引导智能机器人按照指令自动完成在竞赛地图上巡线前进、转弯、抬臂、投掷等竞技任务。
一位小学二年级的选手和搭档一次性满分完成了现场项目,他说,他已经学习了两年编程,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人工智能专家,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让生活中的物件可以智能化地方便人们的生活。比赛裁判长、晋江市实验中学物理教师柳晓升介绍,比赛考验选手的综合能力,对选手的动手制作、逻辑思维、团队协作、临场应变等能力都提出了一定要求,选手们在比赛中沉着应对,稳定发挥,表现出良好的素质与精神风貌。
据了解,历年来我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主要涉及数字创作、计算思维、科创实践、乐高教育科创等项目,均以线上方式进行比拼。今年的科创实践类比赛首次进行线下比赛,通过现场比拼遴选推荐优秀选手代表泉州参加全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智能机器人项目比赛。
营造氛围
拓展科学教育舞台
多年来,泉州市教育局围绕夯实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和拓展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以校园为主要阵地,以活动为载体,校外实践为补充,不断营造科学教育良好氛围,持续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科学教育学校品牌建设成绩喜人、硕果累累。其中,泉州一中被确认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石狮市被确认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泉州五中、泉州七中、晋江市养正中学、泉州市实验小学、泉州市晋光小学等5所学校被确认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15所中小学获评省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作为“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的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注重科学课和信息科技课的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学校办公室主任苏国昭介绍,学校通过组建科技创新社团、人工智能社团,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信息和科学素养。泉州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紧紧围绕学员核心素养,开展适合学员身心健康发展的非学科类培训项目,其中也包含一系列科创实践项目,满足我市青少年的高质量校外活动需求。
我市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和市科协等多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稳扎稳打,打造出竞赛品牌亮点,在省级和国家级青少年科技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参加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比赛、省机器人竞赛等成绩稳居全省前列。在刚刚结束的第39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泉州师院附小刘艳锋老师以及林桓义同学、惠安广海中学蔡一帆同学、泉州市培元中学李坤杰同学、泉州市第七中学陈思鑫老师以及黄馨怡同学的作品将参加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融媒体记者 张君琳 通讯员 金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