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年来,三星堆遗址发掘成果丰富,更是掀起全民考古热潮。去年8月,德阳市发改委发布《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景区门票定价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拟核定将门票价格从72元/人·次调整为120元/人·次。一时间,社会大众讨论热烈。目前,公开征集意见建议已经历时半年之久,价格调整方案仍悬而未决。是否涨价的三星堆博物馆,折射出当前很多博物馆面临的两难:一方面是博物馆管理、运营、维护成本不断攀升,另一方面是上调门票的做法与近年来各地积极宣扬景区免费或降价的政策向背。涨还是不涨?
本期嘉宾:王军荣、天方、吴睿鸫
有其合理性
□王军荣(教师)
近年来,不少博物馆都曾因调整门票定价引发热议,一度深陷舆论漩涡。公众对于博物馆门票定价谈“涨”色变,让博物馆很是尴尬和无奈。
但是,一味地排斥博物馆景区门票涨价,可能也不尽合理。
比如三星堆,之所以涨价是因为管理、运营、维护成本不断攀升,景区财务费用负担沉重。按照国家发改委明确的“建立主要补偿景区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成本并适当反映景区价值,以补偿合理运营成本、保持收支总体平衡”的定价原则,现行景区门票价格不能覆盖运营成本等。
当博物馆景区门票现有定价无法承受开支时,博物馆景区涨价应该给予支持。
涨价应慎重
□天方(职员)
众所周知,近年来,城市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场所相继对市民、游客免费开放,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性的免费共享消费心理定式。如果有景区门票涨价,一定会饱受争议,很容易招致批评。各景区都在“降”,而三星堆却逆势谈“涨”,这自然引起争议。
有行业人士指出,如果三星堆想涨价,那么就必须透明一些,把涨价的原因“说清楚、讲明白”。而从当地发改委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不难发现,三星堆门票价格调整,并没有将价格为何调整说清楚,更没有后续如何监督等令人信服的内容。
即便有涨价的理由,民众也不见得支持。因为博物馆不仅属于一个“景点”,还是历史文化的传播地。博物馆通过展出各类珍贵文物、艺术品以及其他历史见证物,生动再现历史场景,传承民族文化记忆,同时进行科普教育,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增进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认识,从而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和社会整体的人文内涵。
因此,博物馆一定要惠民,门票涨价应当慎重。这意味着博物馆要开放包容,降低甚至取消经济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欣赏这些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摆脱门票依赖
□吴睿鸫(公务员)
博物馆涨价体现出“门票依赖”的传统思维,想通过上涨门票价格,来解决景区投资、管理、运营、维护成本和发展问题。门票收入若涨价48元,固然能对景区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收入,但因为门票涨价幅度过大,可能会“劝退”一些游客,这不仅不利于三星堆文化遗址博物馆健康持续发展,也与近年来“门票经济”日渐走向弱化、延长旅游产业链的大趋势南辕北辙。
有数据表明,旅游产业链效益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包括食宿、交通、购物及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眼下,门票收入在旅游经济的比重呈整体下降态势,丰富景区的“食、住、行、游、购、娱”产业要素构成,既能推动旅游经济从“门票经济”走向“综合经济”,也能拉长旅游产业链,把旅游市场“蛋糕”越做越大。
事实上,随着三星堆吸引力的大幅度提升,给当地餐饮、文创、酒店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并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市场调研和预测,未来5年内,三星堆游客量将达到每年100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将突破80亿元,同时,据当地媒体报道,三星堆开发文创产品超1000种,仅去年1—4月就实现收入1500多万元,预计未来5年内收入将达到每年5亿元以上。
可以预见的是,景区主动摒弃“门票依赖症”,完全可以通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对当地交通、餐饮、宾馆、文创产品等行业贡献更多收入,进而创造更多税收收入“赚”回来,然后,由税收收入转化当地财政收入,再抽出专项资金补贴给三星堆博物馆,来维持景区正常运营,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景区当算好长远账、得失账,不要只在门票价格上做“加法”,要因地制宜,围绕当地本土化特色进行产品及服务的深耕细作,尤其是要在延伸旅游产业链方面做“加法”。如此,景区才更具吸引力,方能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从而更好地发挥出三星堆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多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