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40多年前的一段“蜜缘”。
时值油菜花季,偌大的西宁西站车水马龙,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的蜂箱摆满货场,每个养蜂场的养蜂人准备奔赴各自的采蜜场地。
我们的养蜂场在惠安,本来,我们准备往东北采椴树蜜,同行前,带队的老严遇见他的福州老乡,老乡说他们已经在青海油菜牧区办理了准入采蜜证件,答应提携,承诺届时会来接应我们。我们省略了诸多手续,莽莽撞撞闯进来了。进站已经三天,接站人却杳无踪影。想临时补办手续,但牧区“超载”,主管部门也爱莫能助,无法再安置,建议我们去青藏高原试试。我们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如何折腾得起?
无独有偶,踯躅在西宁站,我们结识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几位浙江慈溪人。他们因主蜜源“葫芦头”花期未到,转来青海追花夺蜜,同样因未提前办理准入证件陷入困境。
劳师远征,蜂箱里的蜂群无蜜可采,饥渴难耐乱了秧序,吵吵闹闹,盗蜂四起(蜜源稀少,蜂巢贮蜜缺乏,不足维护生活条件,蜂群之间出现盗窃抢劫行为),真令人揪心。
同病相怜,我们两个养蜂场的养蜂人几经往来彼此有了共同语言,听说他们的领队老曾已去其他牧区联系场地。
困兽之斗,我们也想方设法“突围”,领队老严十万火急跑了趟新疆,虽然传来同意接纳的消息,无奈山高路远,盘缠告罄,远水难救近火哪!
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走投无路逢贵人。联系好场地回来的老曾知道我们的状况,惺惺相惜,竟主动提出拉我们一把。这真是天大的惊喜!当年养蜂业发展迅猛,蜜源“僧多粥少”,非沾亲带故,谁愿意泄露行程,把场地与人分沾?而老曾却在急难中相助,可谓古道热肠。他说得在理:“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说不定我们也需要你们的帮助呢!”
老曾铺路搭桥,我们终于走出困境,迁徙到山如翡翠、繁花如霞的祁连山北麓的甘肃民乐。
事情的发展颇具戏剧性,老天爷好像有意考验我们。“安营扎寨”后,风雨尾随而至。那天晚上,雷鸣电闪、豪雨如注、山洪暴发、河道决口,驻扎在河道下游的老曾他们措手不及,不少蜂箱被大水冲走,损失惨重。由于我们调出采蜜强群(蜂群蜜蜂数量多,群体强盛)无偿支援,他们的蜂群得到及时补员,有效扭转了局面。因雨水充沛,油菜花的蜜腺发达,收成还算可观。
而后,老曾又带领我们挺进大漠,去采集当时还鲜为人知的沙生蜜源“葫芦头”,结果大获丰收,摇蜜机发出吱吱声,旋转个不停,大家笑到了最后。还真应了老曾那句话——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事后得知,老严的那位福州老乡探听往西北线放牧的蜂场太多,紧急转移东北线路,来不及通知我们,他们深表歉意。
花为媒、蜂牵线,把萍水相逢的天涯过客撮合为一路同行的“蜜友”,这段人生旅途的插曲至今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