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泉州晚报

泉州后渚宋代海船或曾往返印度洋

日期:03-22
字号:
版面:第17版:环湾生活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杨斌,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西泠印社社员。

2004年8月,我获得美国东北大学世界史博士学位,论文《季风之南,彩云之北:云南的形成》获得2004年美国历史协会Guterberg-E奖。正是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一个看似普通的东西——海贝。从此,我开始在世界历史版图中打捞“海贝的历史”。

正是研究海贝,让我和泉州结下了不解之缘。1974年,泉州后渚港发现了一艘宋代海船。我注意到了船体残骸内外有小小的海贝(货贝和环纹货贝)。这些海贝一共2000多个,多长1.8厘米左右,宽约1.4厘米,高约0.8厘米,当时的学者认为,这是南海海贝。我根据自己对海贝将近二十年的研究,认为它们原产于印度洋的马尔代夫,是作为压舱物从印度洋经东南亚而抵达泉州。而且,这艘宋代古船的船体附着物多栖息于印度洋。所以,我认为,泉州后渚港发现的宋代古船很可能是从印度洋返航的,而不是学者们一直认为的从东南亚返航。如果能够验证这个历史,那么这艘宋代海船则能证明中国制造的远洋木帆船在南宋时期就完成了往返印度洋的航程。我向海洋史的前辈钱江老师讲述了它从印度洋返航的可能性,钱江马上鼓励我写成文章。随后,相关文章顺利地被《海交史研究》接受,并在2021年第一期发表。

我的第三本英文专著《发现而遗忘:中国历史上的马尔代夫》将于明年初在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的一章便是论述泉州是“中国—东南亚—印度洋”航线的始发点,这将为理解海洋世界中的泉州,特别是泉州和印度洋的关系,开启新思路。泉州作为古代海上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地,它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不仅见证了中西方文化的深度交融,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将泉州置于中国和印度洋的联系当中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在海洋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