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泉州晚报

百果山上百花开

日期:03-20
字号:
版面:第14版:清源·五味斋       上一篇    下一篇

五十年前,我既是个中学生,还是个小樵夫。每逢节气转换,老父亲就会念叨节气俗语,比如立冬节气,他用闽南语念道:“立冬,立冬,草蛇入洞。”遇到春分,就会念叨:“春分,春分,暝日平分。”

老父亲是农民的儿子,自然谙熟节气的谚语。而时节到了春分,故乡原野,百花渐次开放,养蜂人到了追花夺蜜的“野放”周期,我们小镇外的百果山,开始热闹起来。

山矮矮的,不高,海拔不超过80米,山脚、山腰、山顶,都有蜜源。山脚,有一畦畦的油菜花田;山腰,栽着李树、杨桃树、芒果树、枇杷树、菠萝蜜树、番石榴树等;而山顶,则栽满桃树,一大片的,蔚为壮观。

桃树的枝杈纷纷旁逸斜出,长得格外茂盛。花季到来,果树们纷纷扬花献媚,把小小的一座山,打扮得花枝招展;并且,花吐芬芳,随风飘散,把山播弄得清香四溢的。如此这般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于是,蜂农们循着这花讯前来,在小山半腰处的一片平展地里,摆着一个个木箱子——木箱子里,集结着追花酿蜜的大军。蜜蜂们,自然是感谢它们的主人,将它们安置在这蜜源最富足的地方,过上一大段“吃香喝辣”的幸福时光。

众果树们,在开花的时候各自驰骋姿态。李树是清高的、含蓄的,开着素白的花儿。番石榴开花也和李树一样,走的是高冷的路线,不事张扬。枇杷树开花,开的是黄白相间的花朵,走的是中庸路线。而桃树呢,开的是粉色的花朵,华艳艳地一大片,盛开得没心没肺的,走的是炫耀显摆的路线。也许花开时的姿态不一,各自逸放出来的香气也浓淡各异,有冷香、半温吞香,还有浓香之别。而前来花蕊采蜜的蜜蜂,才不管你这些香不香的,它们看到小山的美食,就展示在一棵棵果树的枝丫上,藏在一个个弯弧形的袖珍金钵里,它们就乐得钻进钻出的,发出颤颤的抖音,一再表示着感谢,然后乐颠颠地携带着一身的香料,飞回到自己的家——那个木箱子里去了。

看着自己“箱养”的小生灵们,就这么嗡嗡嗡地翩翩飞翔,在百果山与木箱子之间进进出出、大快朵颐的,蜂农更是喜不自禁。蜂农是用一辆板车把这些蜜蜂载过来的,还好,这里有一条山道,可以让板车拉上来。蜂农将板车支棱起来,作为他“蹲点”的扎营之所。板车的车舆两旁,各插三根木柱子。在木柱子上,拉拴起一个类似蒙古包的顶棚。蜂农就在这个顶棚里过夜,与他的蜂群生活一大段的时间,寂寞无聊是肯定的——白天看山岚,晚间数星星。蜂农带来草席、毛毯、粮食、蔬菜、马灯、水壶、煤油炉等生活用品。

蜂农带着一群蜜蜂,南征北战,四海为家,某日傍晚带领着蜂群,风尘仆仆进驻百果山山腰。翌日清早,晨光熹微。蜂农查巡一个个木箱子,全都安然无恙。须臾,山主人果农觅见,前来问情况,两下交谈,相与为欢。有蜜蜂为媒,来日果树收成,将会更好。各自取利,实现双赢。在追花夺蜜的时节,蜂农夙兴夜寐,晚宿山头,赚的毕竟是辛苦钱!

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亲眼看见的实景。春分时节,蜂农追花夺蜜,场景热闹又美好,让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