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张沼婢 通讯员曾婧琦 赵雅泳)“在我看门诊的过程中,一天看30个病人,至少有20个病人贫血。”福医大附二院血液科胡建达教授说。
贫血会有什么表现,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辨别?一旦发生贫血该如何治疗?胡建达为您科普那些“你不知道的贫血”知识。
“很多人脚没力气、脸色不好、胃口不好、精神比较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血常规检查往往提示血红蛋白降低,也就是贫血的表现。贫血是一种临床表现,是一个症状,很多疾病会引起贫血。”胡建达说。
良性病引起的贫血最常见的就是缺铁性贫血。偏食、生理期出血太多、孕期营养摄入不够等,都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这种情况下,一般积极进行补铁即可,相对容易治疗。
巨幼细胞性贫血也较为常见,比如胃做过手术,术后因为食量减少,叶酸、B12、营养摄入不够引起的贫血。一般通过补充营养,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和纠正。
此外,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恶性血液病引起的贫血,比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这些是骨髓造血功能不正常引起的贫血,治疗手段比较复杂,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拿到血常规单子,通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这两个指标可以判断是否贫血。”胡建达说,一般人红细胞的数量是4.3~5.8x10^+12^/L,如果低于该数值就是贫血;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也会跟着减少,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是130—175,低于130就是贫血。
根据血红蛋白量的多少可以判断贫血程度。正常情况下120是低限,90—120或90—130之间是轻度贫血,60—90之间是中度贫血,小于60以下是重度贫血。
胡建达建议,如果出现贫血症状,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到医院找血液科医生帮忙诊断,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