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泉州晚报

向“数”而行 蓄势创“新”

日期:03-19
字号:
版面:第07版:经济·资讯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南翼高新区南安市南益电脑针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针织机械前忙碌。(林劲峰 摄)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项工作任务,其中单列“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板块。

近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泉州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和抓手,以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2024年注定是向“数”而行、蓄势向“新”的一年。

□融媒体记者 刘文艳

以“数”谋变 催生新产业

在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内,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园区变化日新月异。已经建成的综合楼内,员工们三五成群地忙着操作仪器、调试设备;标准园区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忙碌着、争分夺秒,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在园区南边的机器人产业园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一楼办公区内,数十台机器人有的用于自动巡检、有的用于自动装载运输、有的用于实时计算运动量……这些机器人形态各异,功能一个比一个强大。办公现场,工作人员几人一组,正围着各式机器人进行设备调试、系统维护。

目前,机器人产业园已投用并落地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的中试基地,并孵化了通维科技、工研智高、维灵机器人等企业。同时引进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的合作项目,包括河钢、华电等。

据了解,作为全省三个获批的人工智能产业园之一,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完成投资19.2亿元,新建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机器人产业园全面投产,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230亿元。

1月29日,在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首届场景创新大会上,南翼晋江国际芯创港、联东U谷·安海智能制造示范园、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晋江技术创新中心等10个场景创新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预计超1200亿元。新赛道、新技术、新项目在这里加速落地,蕴藏无限发展机遇。

立足于数字经济的新领域、新赛道,推动着泉州产业的向“新”之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也纷纷入局。

去年9月,九牧智能家用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计划投资58亿元,规划用地330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超300亿元,将全面带动泉州、福建乃至我国家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日前,中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基于数据驱动的陶瓷产业数字化协同制造应用”成功入选工信部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该项目将形成汇聚全链资源的新型基础设施,实现订单智能匹配、产能协同、个性定制、共性工序协作分工、市场需求敏捷大数据等制造共享系统,推动陶瓷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化发展。

近年来,为了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市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小组,围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等领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开放招商和产业培育“两手抓”,持续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市的数字产业规模也持续壮大,初步形成半导体、光电、集成电路、光伏元器件、新型显示、传感器、智能安防等数字产业,数字经济与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加速融合。

加“数”向实 构筑新优势

近日,在泉州市重点项目——恒安卫生用品智能产业园二期施工现场,塔吊正将钢筋吊入操作区;混凝土机械设备轰轰作响,一刻不停地浇筑着,挖掘机、推土机、土方车齐上阵,加紧进行土方作业。

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用地面积608亩,计划投资50亿元,将建设标准厂房及其配套设施,引进智能生产线和分拣仓,形成集上游原材料、智能生产、智慧仓储、“2B、2C智能分拣仓”为一体的现代化卫生用品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恒安集团在全国标准最高、体量最大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超百亿元。“搭上‘数字快车’,公司实现了流程再造、管理变革。”恒安集团总裁许清流表示。

近年来,泉州主动求变,利用新兴的数智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加速融合,构筑了新的发展优势。

在三六一度的5G智慧工厂成衣车间内,通过空中吊挂系统,一件件衣料有条不紊地经过各道工序,最终成衣封箱,销往五湖四海。现场负责人介绍,车间已经实现数字化生产,在56条生产线上,每条生产线设有五个数据采集点。通过福建联通构建的5G专网,这些生产线上的关键数据将很快回传到运营中心的数控大屏。一年多时间运行下来,“5G+工业互联网”已经深入工厂生产制造的核心环节,给工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去年3月,盼盼食品5G全连接工厂项目也拉开帷幕。如今,车间生产的各个流程已经实现了可视化、智能化、精益化。在盼盼食品的小面包生产线上,5G技术业贯穿了从和面到醒发、烘烤等多个工序环节。未来将通过3D数字孪生等技术进一步实现智能化,为食品行业的5G全连接工厂建设树立全国标杆。

同样,华宇5G纺织智慧工厂项目,通过基于5G网络的工控终端、MES平台远程管理,开机率从70%提高至95%;产品研制周期从30天缩减到15天;产品不良品率从25%减少至5%。

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泉州着力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进程。去年,《泉州市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出台,重点从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树立龙头标杆示范、强化工业设计赋能、智慧园区建设、培育数字化服务商和人才等方面发力,力争到2025年,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打造50家省级以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同时,配套出台了《泉州市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若干措施》,每年安排5000万元市级产业数字化专项资金推动企业智改数转。

为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我市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数字化服务商,提升技术供给、优化服务生态。重点推动电信、移动、联通三大本土运营商转型为数字化服务商;引进华为、中移物联网公司、中国联通智慧轻工军团等数字化服务商为企业开展咨询诊断、设备数采、上云等服务;同时鼓励制造业企业剥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业务,面向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输出解决方案。

通过“5G+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国联通智慧轻工军团6个专项组和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泉州分院近百人专家团队已为125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出具诊断报告85份,实现提质降本增效,打造出三六一度、盼盼食品、特步集团、一笔成服饰、隆汉物流等一批“5G智慧工厂”标杆典范。

2023年,我市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9个,推广数字化生产线123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16家,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1000家,培育5G示范场景应用新案例30个,累计培育5G应用项目175个。泉州产业数字化规模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

“数”融共享 释放新动能

2月5日,工信部通报2023年千兆城市建设情况,我市成功入选,获评“千兆城市”,其中,5G用户占比、500M及以上用户占比均列全省第一。

在双千兆应用推广方面,我市持续打造协同效应显著、辐射带动能力强、商业模式清晰的5G、千兆光网与行业融合创新的应用场景,累计打造23个5G和千兆应用案例入围“绽放杯”和“光华杯”全国赛和专业赛并获奖,培育5G创新应用案例172个。

此外,作为福建省加快推进数字要素市场化改革首批试点城市,我市已建成全市统一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

截至目前,泉州累计汇聚政务数据超160亿条,建成金融、社保、交通、医疗、营商环境等11个主题库,初步构建了“基础数据库+主(专)题数据库”的数据资源应用体系,开放数据超27亿条,数据汇聚量和开放量均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上线公共数据资源开发服务平台,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数据要素的互融互通,进一步创新了服务机制,优化了营商环境。在2023年福建省营商环境考核中,泉州市的目录编制、本地区数据被高频调用的部门占比、需求清单编制、调用国家和省数据接口次数和种类等5项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相关指标均为全省最优。

截至2024年2月中旬,泉州市数字办累计梳理营商环境数据需求180多项,组织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数据需求服务攻坚小组,为市、县两级政务服务、纳税、登记财产、劳动力市场监管、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优化营商环境18个指标提供实时数据共享服务,提供数据批量交换服务超4000项,发布服务接口超2100个,交换总记录数据超30亿条。

如何把泉州数据基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2024年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新型基础设施三年行动,新培育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创新应用30个,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泉州市数字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继续推动数据要素试点改革,加强数据互联互通,深化数据融合共享,拓宽公共数据应用领域,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新治理。

数字经济时代,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双千兆”与千行百业的融合创新,数据资源的互融共享,正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夯实城市发展的数字底座,数字经济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