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失利,感觉梦落空了,整个夏季变得灰暗而沉闷。直到秋风渐起时,意外地接到泉州商校的录取通知书,我的人生才又现出了一丝光芒,那个搁浅的梦才得以再次远行。
记得我是唱着《驿动的心》这首歌,骑着自行车去泉州报到的。那时的福厦公路正在拓宽,道路坑坑洼洼,我一路颠簸到学校时已是黄昏。最初遇到的就是谦逊的班主任傅建木老师,他让我协助班里的工作,因此在开学后,我也顺理成章成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并兼任校团委的宣委工作。那时学校位于五堡街,校舍虽然简陋而局促,师生们的感情却很融洽,我遇到了许多亦师亦友的老师,还有至真至诚的同学,收获最多的还是快乐与温暖。
恰逢中秋节,班级举办中秋晚会,我第一次客串了主持。记得当时我用闽南口音的普通话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来助兴,赢得了许多掌声与笑声。那个中秋夜,我第一次尝到了乡愁的滋味,于是第一次提笔给家里写信,写着写着,眼泪也与月光交融在了一起。
那时总觉在学校的日子单调而无聊,那噼里啪啦的算盘敲打声让我感到烦躁。因为财务专业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更爱的是文学与文艺,我不希望自己与父亲一样被算盘捆绑住人生。就在我迷惘之时,许多老师来开导了我。记得李锦岱老师说过,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要懂得打一手好算盘,也要懂得写一手好字。时任校团委书记蒋绵绵老师也鼓励我说:“行行出状元,不论你在哪行,只要你有技能,总有出彩的时候。”老师们的鼓励让我走出了低谷,就在那年学校举办的迎新春晚会上,我们班的合唱节目是《明天会更好》,我和同学们一起唱出了对未来的渴望,那饱满激昂的气氛顿时感染了全场。
操场边有两处宣传栏,那是校团委的宣传园地,那两年我几乎承揽了各种板报工作。我用心在报纸杂志上搜集好文妙句,又抽空学习了书法与插图。当一版版图文并茂的板报呈现在眼前时,我自信心倍增,似乎找回了那个失落的梦。有一次,我把自己创作的一首小诗《致小草》抄录在板报的空白处,没想到竟有同学将之抄录传读,这也让我暗自欢喜了好一阵子。之后我会染上文墨的习好,或许就是缘起于此。
宿舍窗外是一处煤场,大家平时习惯紧闭窗户以阻隔煤尘,我却喜欢打开窗户,因为不想遮掩窗外那片花开的街巷,而那株花期不断的茶花曾默默地吐露芬芳,让我的梦想充满色彩。我最喜欢的是雨天,窗外的小巷里涌动着各种颜色的雨伞,我甚至盼望着能瞥见一位像丁香花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然而人潮散去后,什么都没有留下。于是,站在窗前的我用那把破吉他,用单音把一首《让世界充满爱》弹得支离破碎。
两年时间虽然短暂,但除了功课外,我也接触不少知识。我喜欢骑着破自行车游逛古城,在大街小巷中感受半城烟火半城仙的神韵。在百源清池边流连忘返,然后伴着晚风听一曲南音清唱。那时,泉州供销学校就坐落在晋江南岸,我会走过新建不久的泉州大桥去见同学。那两年的商校生活,让我亲近了泉州这座古城,爱上了闽南传统文化。毕业时,我以优秀团干部的资格分配到乡镇任专职团干,后来我又调入城里,工作大多与文化沾边,我想这大概是读书时耳濡目染太多文化雅事的缘故吧。
说来一直与母校有缘,我的爱人就是泉州供销学校的学生,提及泉州商校与泉州供销学校合并为泉州经贸学院一事,我笑对爱人说:“其实我们早就两校合一了。”那年,久违的师生共聚在崭新的江南新校区,重温昔日的同窗之情,大家感慨颇多。我们曾在那里迷茫过,也在那里努力过,更在那里寻梦过。而我曾在那里编织过梦想,那里也是我梦想再次远行的地方。
桃李飘香贺华诞,春华秋实一甲子。以此祝福母校60周年校庆。
(作者系泉州商业学校财会专业1989届毕业生,现任泉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丰泽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二级主任科员)
征稿启事
今年是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校 60周年。由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泉州晚报社联合主办的 “经贸扬帆:我从这里启航”主题征文,诚邀海内外校友援笔成章、畅意抒怀。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64年创办的晋江地区商业学校以及后来的泉州供销学校、商贸学校和慈山财经学校。举办此次征文,旨在激发海内外校友对母校的向心力、 感恩心和对泉州历史文化的归属感,并为携手共同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践与行、鼓与呼。
征文体裁:纪实散文(1500字以内)
征文内容:结合学校的历史轨迹、发展成果,回忆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往日情谊,抒发爱校爱乡情怀,彰显“明德、善学、强技、力行”校训的时代新内涵。
投稿邮箱:qingyuan@qzwb.com(邮件主题请注明“‘经贸扬帆:我从这里启航’主题征文”,欢迎400万像素以上的配文照片、3分钟以内短视频。)
截稿时间:2024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