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8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泉州晚报

想那时——泉州以海为田舟为马

日期:03-12
字号:
版面:第14版:清源/刺桐红       上一篇    下一篇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故乡。这个故乡,可以是形影具备、历历在目的,比如喧哗的溪水、湿润的乡间小路、袅袅的夕烟以及晨昏的劳作、带着古早味道的食物,也可以只是一种思绪、一种牵挂、一处灵魂借以安放的所在。自然,在作家笔下,它可以是鲁迅的鲁镇,沈从文的边城,莫言的高密,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等。普通人没有如此幽深曲折的笔触,更多的只是将之珍藏于心中,最多就是低吟一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正如我的故乡泉州之于我。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顷刻间,我的朋友圈里满屏熙攘,热闹非凡。在那段时间里,很多朋友常常会问我:“你是泉州人,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故乡吧。”我总是用微笑掩饰着尴尬,是的,泉州是我的故乡,生于斯,长于斯,记忆里的确缠绕着故乡的一点一滴,但介绍什么呢?如何介绍呢?从哪里开始呢?在我心中,故乡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与慰藉,而不仅仅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集合。比如,当我说泉州拥有着中国最长和最早的跨海梁氏古石桥,最高的石塔和最大的老子石像,曾经是东方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但其实并无法完全说明泉州绵长悠远的历史;当我说泉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福建的“经济引擎”,经济总量连续21年排名全省第一,是全国首批“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晋江经验”闻名遐迩,但其实也无法阐释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性格气质;当我说今天的温陵大地兼收并蓄,东方与西方在此欣然相遇,传统与现代在这携手而行,但其实并无法展示马可·波罗笔下“光明之城”里“市井十洲人”的盛况,更遑论描绘“海滨邹鲁”的风采。

不如你还是亲自去一下泉州,走一走,看一看。用眼睛、用双手、用心灵去触摸历史的沧桑,感受岁月的悠扬以及海风的气息、生活的旋律与食物的味道。

你去看一看那抹“刺桐红”。刺桐花是泉州的市花,泉州又称“刺桐城”,相传在五代时期,留从效于城内遍植刺桐花。花开之时,“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一簇簇灿若烟霞,在阳光下如火如炬的花朵流动着璀璨的光晕,仿佛世间的所有生命都应约而来。这些花似乎生而不知老,就要这样在最鼎盛的时候开放,未曾有过生命的困窘,不接受垂老。只争朝夕的泉州配得上这种红,不显得艳俗,反而高贵,反而热情,反而奋进。你若在泉州看过了一树又一树的刺桐花,便会觉得人生注定要做的就是向前疾驰。

你去街角巷陌看一看泉州的古民居。正如诗中所描述——“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石雕木雕双合璧。”与刺桐花的红一样,红色似乎就是泉州的色彩,一到泉州,映入眼帘的就是无穷无尽的火红色围墙,大气恢宏,雍容典雅,都是闽南建筑风格的完美呈现。说起这抹红色,你不能不听听流传于民间的“赐汝府王宫起”这个传说。五代时期,泉州府的一位黄姓女子嫁给闽王为妃。时逢梅雨时节,黄氏想起家中房屋茅草覆顶,恐难为父母遮风挡雨,哭泣不已,闽王得知后便下旨“赐汝母王宫起”,但因“母”和“府”在闽南话里发音相近,旨意便被误传为“赐汝府王宫起”。于是,原本只属于王宫的红砖、飞脊就都相继在闽南地区拔地建起。在泉州,每一个转角都可能看到一种美丽。砖雕、木雕、石雕、剪瓷雕、灰塑、彩绘等,细腻巧妙,美轮美奂,每一处细节都尽情展示着灵秀与典雅。特别是那屋脊的设计,飞翘的燕尾脊被赋予了“盼燕归巢”之意,这是因为闽南人常年在外打拼,在海上讨生活,留守家中的亲人祈求在外谋生的游子能如按时归巢的燕子一样平安返家。“双燕归脊”是闽南乡土文化的一个特有符号,是漂泊他乡的游子乡愁的源头,是归来,也是飞翔。

与泉州红相映衬的,你还可以去看看海之蓝。北宋诗人谢履所写的《泉南歌》中提到过:“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处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泉州是一座滨海城市,这里的人们以海为田,以舟为马,努力向外界延伸。早在南北朝时期,泉州港就已经成为对外交通的港口。唐代开埠,刺桐港成了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到了宋元时期,泉州港则“吞吐四海云帆,鼓荡八面来风。”从唐朝至宋、元两个朝代,泉州海外通商贸易繁盛长达四百年之久,“船到城添外国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为中华海洋文明作出了特别的贡献。如今,当你走过西街、中山路、金鱼巷、花巷、承天巷,还沉浸在泉州的市井气息,烟火味道中时,再迎着海风,看着扬帆牧海的泉州人,他们性格中除了如火的炽热,还有如海的进取,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均衡平和。

对了,看了这么多,倘若不说泉州的美食,总有点意犹未尽。在泉州,单是一碗面线糊,一卷润饼,一个肉粽就足以让你割舍不得。就说那肉粽,农历五月初五,天气欲热未热,漫山翠碧,妇人会上山摘竹叶,男人则爬上高大的棕榈树。折下一些大棕榈叶,洗净后,用开水焯下,再把叶子的头尾剪去,择二三片来相叠,握成漏斗状,填入糯米、卤肉、花生、香菇、海蛎干、虾仁、鹌鹑蛋等,山的滋味和海的滋味,就能尽收其中。翻转竹叶封住馅心,用棕丝缠绕捆紧。闽南一带称呼粽子为“烧肉粽”,特点在于“烧”字,食粽可不就得趁热。裹得严严实实的热粽,藏不住香,一出锅,顺着腾空的蒸气,就会散放出竹叶与糯米融合的香味。揭开绿色的粽叶,露出珠圆玉润的粽米,对着粽角咬一口,尝起来清新又黏糯。

是的,你要去闻一闻泉州的气息,有厅堂中茶香飘溢,有庙宇内神香梵韵,还有市井里地方菜的风味浓郁;你也要去听一听泉州的声音,比如海浪声、海鸥声,或者梨园戏、木偶戏、南音,或者西街的吆喝声;你还要去走一走泉州的青石路、古廊桥、开元寺、关帝庙、清源山、洛阳桥,去感受“半城烟火半城仙”。且慢下脚步,因为你走过的正是千年的历史……